新版《守则》不见"见义勇为" 学生、家长热议
教育部8月1日公布《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提出爱祖国、讲文明、护安全等9项内容。新版守则删去大量空洞模式化内容,增加切实可行的具体指导,内容更接地气的同时,“见义勇为”这一行为准则的退出也引起了热议。
新版守则不见“见义勇为”
教育部自2012年启动《中小学生守则》修订工作,将原本琐碎、冗杂的70余条规范变成了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三大准则,9项内容。
其中三大准则是“三爱、三讲、三护”,即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讲文明、讲诚信、讲法治,护安全、护健康和护家园9项内容。
新版学生守则与时俱进,“控制上网时间”、“低碳环保生活”等近两年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进入守则。不仅如此,热心志愿服务、会自护懂求救、垃圾分类等实用的生活技巧也在守则中频频亮相。
对比新旧两版学生守则,记者发现,一些老规范悄然退出了新版守则。在原《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第40条为“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新版守则中“见义勇为”已被悄然删去,取而代之的是对“会自护懂求救”的强调。
学生、家长观点不一
“见义勇为”的删除在武汉学生和家长中引起较大反响。
华师一附中高中二年级的王同学认为,完全取消见义勇为并不可取,现在社会中自私、冷漠的现象越来越多,完全删除见义勇为就像在支持人们见死不救,应鼓励在能力范围内见义勇为。高三的高同学持相反观点:“我认为这是种理性的做法,对学生而言,强行见义勇为容易有危险。”
家长们则普遍支持删除“见义勇为”。家长莫女士有个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谈到删除“见义勇为”,她颇为支持:“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万一孩子在见义勇为时出意外,家长后半辈子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莫女士认为,家长在监督孩子遵守规范时能力有限,学校有义务教导孩子基本自护知识,也应和家长配合教导孩子碰到危险时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