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道德文化助推文明创建 茶亭彰显当代价值
记者贺亮 通讯员黄晗 刘英华
“道不在而道在,亭不在而义在”。昨日,市领导带领督查组走进新洲区茶亭村,该村广场上一座历史悠久的“茶亭”,成为该村乡俗文明承前启后的见证,古有道义茶亭,施舍路人,2007年,茶亭重建,民风淳古,更是彰显了该村道德传承的当代价值。
200余年道义茶亭,彰显当代价值
昨日,督查组走进新洲区汪集街茶亭村,见到村委会前修有一亭,名曰“茶亭”,茶亭边附有茶亭沿革介绍及《茶亭重修记》一篇。
《茶亭重修记》落款为2007年,茶亭村党支部及村委会。据介绍,康熙六十年(1721年),茶亭村为车马行人要道,该村喻氏先祖喻之试在古稀之年,为发扬其先人路边施茶的道义之举,拿出良田数亩,修建石亭,在路边向过路车马行人施茶,“寒暑不误”,直到上世纪中叶,车马改道,茶亭毁损。
2007年孟夏,茶亭村在省市区政府的资助下,为“常发思古之情,常修仁义之心”,又与乡村文明建设相契合,重修茶亭,“茶施路人,民风淳古……乡俗文明,承前以启后也”。
村支部书记喻炳华介绍,现在该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示范村,民风淳朴享誉乡里,村民格外珍爱“五好文明家庭”、“十星文明家庭”等荣誉,“哪户人家要是评上了,是要买糖的”。
督查组表示,《茶亭重修记》中的“道不在而道在,亭不在而义在”,体现了道德传承的现代价值,道德传承深入人心,如春风化雨,浸染人心。在推进文明创建工作中,农村要有农村的特点,弘扬“道义”文化,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华家大湾街边烟头满地
昨日上午,督查组暗访新洲区,走进邾城街临城里,发现街道两旁有垃圾堆放,居民沈婆婆向督查组反映,她家附近的一盏路灯坏了,长久无人修理。督查组询问沈婆婆是否知晓我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她表示并不知晓。
督查组走进位于城郊接合部的城东村,在紧邻道路边的华家大湾发现,该处无一处文明创建标语,街边烟头满地,居民区乱堆乱放,垃圾乱堆。
邾城街主要负责人表示,将立即修复损坏路灯,责令专班入户宣讲,将文明创建落到实处,对村湾环境进行全面整治。
督查组表示,各单位要积极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并迅速反馈居民投诉,提升居民对文明创建工作的满意率。并要以文明创建为契机,深入群众实际生活,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