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坚持“四个结合”推进农机科学发展
20.06.2014 12:03
本文来源: 农业厅
近几年来,在购机补贴政策和财政投入的拉动下,新洲区农机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大辐提高。但随着新洲“四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对农机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农机化事业发展进程中暴露出来的不协调问题也日益突出,农机化科学发展水平不高。要实现农机化事业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四个结合”。
一、坚持农机装备数量增长与农机装备结构优化相结合
保持农机装备数量不断增长是加快机械替代劳力步伐的迫切之需,推动装备结构合理扩张,忽视结构调整,势必造成低水平重复购置、资源浪费和效益下降,从而影响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坚持农机装备数量增长与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并举,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要充分利用购机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科学制定购机补贴政策,引导农民更多地购置适合新洲农业产业的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复式作业农机装备,尤其是薄弱环节机械(插秧机、油菜播种机),以及服务新洲特色产业的机械(冷库、带式清粪机、增氧机、投饵机)努力实现大中小型机械、高中低档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具、粮食作物机械与其它产业机械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农机装备整体作用。
二、坚持重点突破与协调推进相结合
新洲地形地貌丰富,有山地、丘陵、平原,农业产业多样,有大田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蔬菜产业、茶叶加工、食用菌产业。当前,新洲农机化发展水平不平衡,产业内各环节以及农业各产业之间农机化水平不平衡,机耕、机收水平较高,而机插、机播水平较低,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较高,食用菌、茶叶加工、畜牧水产、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区域之间农机化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平原、湖区农机化水平较高,山地、丘陵农机化水平较低。重点突破就是要在薄弱环节农机化技术推广上下功夫,解决全程机械化的问题。对于新洲而言,就是要大力推广水稻机插、油菜机播与机收,努力提高水稻生产和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协调推进就是要努力实现全面机械化,因地制宜地逐步推动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茶叶加工、食用菌、设施农业充分利用机械,全面服务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在区域发展方面,鼓励仓埠、汪集、涨渡湖等农机化基础较好的平原地区率先发展,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对丘陵、山区农机化工作的支持与指导,全面推动新洲农机化跨越发展。
三、坚持依法监管和优质服务相结合
近几年来,随着购机补贴政策的深入实施,新洲农机装备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提升了农机化水平,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农机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增加了农机监管和服务的工作量。依法监管是法律法规赋予农机部门的神圣职责,优质服务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树立农机人新形象的需要,我们要将依法监管和优质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在依法监管中优质服务,在优质服务中进行依法监管,要简化行政审批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真正做到让农机手少跑腿,好办事,办好事。
四、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农机、农艺都是提高农业综合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农机和农艺不是简单地谁服从谁、谁适应谁的关系,而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离不开的关系。脱离农艺搞农机,是“无的放矢”,其结果必然是导致农机具“英雄无用武之地”;脱离农机这个载体搞农艺,再好的农艺措施也无法得到大规模的应用推广。要建立农艺和农机共同研究、协作攻关的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以机械作业适应性为重点,推动栽培方式的改进和作物品种的选育;以水稻机插、油菜机播、设施农业为重点,力争实现关键环节机械化的突破,全面推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设施农业机械化。
本文来源: 农业厅
20.06.2014 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