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系列解读(二)

23.06.2017  03:32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了5大方面25条举措,涵盖了产业工人的思想引领、技能提升、作用发挥、支撑保障等方面,其中一大亮点就是把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

以加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建设,是我们做好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灵魂和基础,是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有力抓手。面对社会环境和执政条件的深刻变化,如何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固,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兴衰成败。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改革方案》主要在四方面就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提出创新举措。

一是强化和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必须融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我国,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是通过自己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来实现的。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好,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在党的建设中贯彻好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使产业工人在党的队伍结构中、在党的领导体制中、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在干部和人才队伍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密切党与产业工人的联系,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原则性、战斗性。

为此,《改革方案》提出,要在产业工人队伍中加大发展党员力度,进一步加强党在产业工人中的工作,对在产业工人中发展新党员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及时把产业工人队伍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尤其重视从技术能手、青年专家、优秀工人中发展党员,提高工人党员比例。同时,各级党组织要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探索不同类型企业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推进在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及小微企业就业的工人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充分发挥车间班组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工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注重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引导工人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不断增强产业工人先进性。

二是突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领团结产业工人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是对产业工人进行思想引领的首要任务。《改革方案》强调突出思想引领,就是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工人阶级的重要论述,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把广大产业工人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因此,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行为实践、制度保障,加强对产业工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夯实产业工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领产业工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宣传产业工人的社会贡献与价值,使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劳动意识和习惯的养成,使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融入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全过程。在产业工人中进行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教育,引导和培育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示范导向作用。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先导作用,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理念,充分运用“互联网+”、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通过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面向产业工人的法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诚信意识,引导产业工人依法理性有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坚决维护产业工人队伍团结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健全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

党和国家对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始终是坚定不移的,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但也必须清醒看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这个重大的政治原则问题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年来,不仅在理论上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甚至错误观点,而且在实践中也屡屡发生侵犯产业工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影响了产业工人主人翁权利的实现。针对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加大改革力度,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解决,不断探索创新产业工人当家做主权利的实现途径和方法。

在政治安排上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体现形式之一,就是提高产业工人参政议政代表比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党的十八大上,工人党员代表由十七大时的51名增加到169名,占代表总数的7.4%,提高5.1个百分点。在2016年进行的工会改革试点中,探索实行了产业工人在工会领导机关挂职和兼职;在精简工青妇机关内设机构、减少专职成员数量的基础上,吸纳各行各业优秀干部和人才、特别是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一线产业工人参与到群团机关领导工作中来,对于进一步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产生积极影响。

为了更好地落实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需要从源头抓起,通过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政府与工会联席(联系)会议制度等,组织和代表产业工人参与涉及自身权益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丰富民主参与形式,畅通民主参与渠道。针对不同所有制企业,探索符合各自特点的职工代表大会形式、权限和职能,在中小企业集中的地方建立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依法保障产业工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四是创新面向产业工人的工会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要求工会增强自我革新的勇气,自觉运用改革精神谋划推进工会工作,创新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工作方法,推动工会工作再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做好新形势下工会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更好地面向产业工人开展工会工作,要保持和增强工会工作和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要创新组织体制,增强工会组织广泛性和代表性,进一步形成眼睛向下、面向基层、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格局,把更多的资源向基层倾斜,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基层一线,努力解决基层基础薄弱问题,充分激发基层工会活力。创新运行机制,通过完善维权机制,提高工会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水平;健全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鼓励产业工人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落实帮扶救助的长效机制,增强帮扶实效,提高帮扶水平。创新建功立业的载体和方式,改善劳动模范工作,拓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创新工作方法,以建立“职工之家”为抓手,以“互联网+”普惠性服务为平台,打造方便快捷、务实高效的服务产业工人新通道。创新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在企业党委领导下,把企业工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构架之中,把工会工作融入公司治理的各个环节。创新非公和中小企业工会工作,坚持党建带工建,在各类企事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中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在中小企业集中的地方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积极探索和加强自贸区及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工会建设,提高建会质量,实现对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科技工作者和灵活就业人员等有效覆盖。(龚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