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进提质领跑新常态——宜昌市当前经济发展情况综述

13.05.2015  13:07

  新常态下,“满弓待发”的宜昌,一季度经济发展实现“开门红”,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地区生产总值662.9亿元,总量仅次于武汉市,居全省第2位;增长8.8%,增幅居全省地级市第1位。

  ——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3%,居全省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477.8亿元,居全省第2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5亿元,居全省第2位。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19元,增长10.9%。特别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7元,增长12.7%,增幅位居全省首位,“遥遥领先”GDP增速。

  面对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和自身的特殊困难,宜昌为何能高开高走,成为同类城市的领跑者?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正是逆行中的宜昌力量、改革中的宜昌担当、创新中的宜昌创造,让宜昌踏浪而歌,竞进提质领跑新常态。

   多项增长之最彰显“宜昌力量

  磷酸二铵50万吨,尿素20万吨,纯碱10万吨,这不是写在纸上的“神话”,而是宜化集团一季度出口的化肥化工产品数量。

  记者了解到,宜化集团一季度实现出口创汇 3亿美元,同比增长457%,创历史新高。据悉,宜化集团全年预计出口化肥化工产品将达260万吨以上。

  在出口形势异常严峻的形势下,宜化集团海外市场为什么能够逆市上扬?记者从宜化集团了解到,除国家取消化肥出口窗口期等宏观政策利好外,宜化集团采取海外直销与目标高价市场并举战略提升品牌影响力、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与宜昌保税仓库有利条件降低物流成本,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重要因素。

  外贸出口大幅增长,是全市经济增长的亮点之一。今年一季度,全市外贸出口总额5.73亿美元,居全省第2位;增长48.2%,居全省第2位,高于全国43.3个、全省24.8个百分点。

  全市工业经济呈现趋稳向好的特征。“从支柱产业来看,重点培育的食品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千亿产业都实现了‘开门红’,分别增长17.5%、9.9%、9.2%和8.3%。”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全市150家重点企业一季度共完成产值832.9亿元,增长11.7%;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3%,居全省第2位,高于全国4.9个、全省2.9个百分点。

  多项增长之最,让“宜昌力量”在逆水行舟中彰显。

  当前,我市正在强力推进“扩投资、促项目、稳增长”工作,在新常态下创造新业绩。今年,我市共安排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2095.11亿元,年度投资计划416.99亿元。

  截至4月底,全市100个重点项目开工84个,完成投资121.76亿元。特别是37个省级重点项目,已开工30个,完成投资66.3亿元,投资完成率33.18%。其中,宜昌民航飞机维修基地、枝江安福桃源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宜昌力量”正在项目建设中引爆。

   多项改革之最展现“宜昌担当

  宜昌市博物馆内,一张被永久收藏的营业执照引人关注。

  这份营业执照系枝江市安福寺镇徐家嘴村三组孟凡芹所办的枝江市金丰润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执照,核发营业执照时间为2014年6月25日。

  博物馆专家称,这是全国第一份“三证合一”营业执照,不仅见证了宜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历程,更积极推动了全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极具收藏价值。

  这是宜昌在全省率先学习对接上海自贸区,倒逼各项改革取得的成果之一。

  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是最大的红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率领代表团先后赴上海、广东自贸区进行考察,从思想认识、理念标准、制度创新等方面全面学习对接,推动“先照后证”、综合执法等多项改革,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

  为促进工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促进重点产业发展、工业转型升级、民营经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加大产业发展基金、工业生产调度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政策支持力度。

  “这些系统性的深化改革措施,目前已显现初步成效。”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38家,比上年底增加33家,比上年同期增加58家。全市重点培育的六大千亿产业中,四大千亿产业一季度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102.05亿元,同比增长12.6%。宜昌南玻光电电子玻璃、人福药业一期出口药品生产基地、三宁化工60万吨硝基复合肥等一批大项目均已建成投产或基本建成。

  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改革,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季度,全市民营投资353.1亿元,增长19.4%,占投资总额的73.9%。记者了解到,宜昌新区一季度完成投资51亿元,其中社会项目完成投资37亿元。

  多项改革之最,沐浴着浩荡东风,在宜昌大地起舞。“宜昌担当”的魅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展现。

   多项全球之最升级“宜昌创造

  0.2毫米!4月下旬,世界最薄玻璃开始在南玻量产。

  这个平了长期由日本保持的纪录,诞生宜昌高新区。

  记者了解到,宜昌高新区拥有一大批像南玻一样的企业,生产技术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生产的产品有5个全球第一、4个亚洲第一、6个全国第一、2个全国领先。

  5月12日,柏斯音乐集团内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组装一架架镶嵌有“长江”品牌的钢琴。这些钢琴将漂洋过海前往德国、奥地利、英国等国家。该公司项目推进办负责人告诉记者:“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已占柏斯音乐集团的68%以上。

  该集团十分注重科技创新,近几年取得专利37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引进高级工程师18人、外籍专家8人。

  全球钢琴产销排名第3位,国内唯一生产钢琴自动演奏系统的企业,这是柏斯音乐集团通过创新发展、转型发展镌刻出的新“名片”。

  多项全球之最,引领“宜昌创造”迈出转型升级新步伐,抢占发展“”高点。截至4月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28家。统计数据显示,全市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1.2亿元,增速为14.5%。

  创造“之最”动力,源于“黄金”政策。近年来,宜昌市相继出台《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意见》等一系列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强力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

  站上行业顶端的南玻,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这几天,总投资19.7亿元的南玻平板显示子项目电容式触摸屏感应器项目,正在安装调试新设备。“务实创新”的宜昌,必将孕育更多的全球之最。 (刘紫荣)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