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音视频部吕馨慧:你我为中国代言

03.11.2015  10:26


  如果让你选择一段有关中国的宣传片在纽约时报广场的大屏幕上播放,你会选择什么?2015年8月,一张张被岁月刻满皱纹的苍老面孔,饱含着对一个悲怆时代刻苦铭心的记忆,登上了纽约时报广场大屏幕,他们是中国抗战老兵。今年是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海内外华人陆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70年来,尽管我们中国人不停地纪念,但在西方人眼中,中国在二战反法西斯战争中,依旧是被遗忘的盟友。

  70多年前在中国的大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中国付出了什么?今年夏天,我作为新华社抗战报道小分队的成员,从北到南,一直走到滇缅公路的中缅边境地,寻访抗战老兵,重走当年战场。

  在湖南长沙,92岁的老兵吴淞说,八年抗战的痛苦,一年当做十年数。吃饭时,听到敌机来了,老百姓就要跑;理发时,敌机来了,也要跑。有人背着孩子跑,跑着跑着,孩子的头就被炸弹削掉了。更不要说那些被日军的刺刀挑起的婴儿,那些被蹂躏的妇女,被屠杀的、被毒死的、被活体解剖的手无寸铁的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

  1937年,日本军阀仗着装备精良的优势兵力入侵中国,蓄谋已久,如狼似虎,对热爱和平又缺乏必要战争准备,装备陈旧的中国发起了全面进攻。94岁的抗战老兵黄刚说,当年看到日本的飞机在头顶上嗡嗡作响,就像骑在中国人头上撒野,他便背起斗笠,写上“铁血救国”,报名参军。然而抗日救国绝不是手撕鬼子、凌空躲子弹的神剧,现实版的抗日战争,对阵的双方可以说是“打不死的日本兵和打不完的中国人”。

  在滇西松山战役遗址,我们穿过丛林,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爬上山顶,沿途是日军布防的战壕、掩体、地堡,纵横交错,精密布局。当时中国军队攻打松山伤亡惨重,因为士兵根本看不到敌人在哪,冷枪就扫射来了,这像是空山中与幽灵的战斗。日军狂言,不死10万人,休想攻取松山。

  在湖南常德会战中,74军八千虎贲之师与4万日军周旋半月,几乎全军覆没。军长余程万在最后的电文中说,“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这样悲壮的电文,是当时很多沦陷城市的真实写照。抗战期间敌我军队伤亡的平均比例是1:4,杀死一个日本兵,就要牺牲4个中国兵,更不要说那些无辜被害的成百万上千万的老百姓。

  现在提起耳熟能详的成语,我的眼前立即浮现出的都和抗战有关的联想。“茹毛饮血”,说的不是原始人连毛带血生吃鸟兽,而是东北抗联14年坚持与日寇抗争,在所有给养断绝后,不得已在冰天雪地中挖树根、啃树皮、掏小兽;“鸿雁传书”,说的不是情侣们的互寄衷肠,而是像戴安澜将军宽慰妻子所说的:“为国战死,事极光荣”;“万人空巷”,说的也不是全城人赶回家看神剧,而是敌机来袭的警报一响,陪都重庆几百万难民争相躲到防空洞,成百架日本飞机乌压压逼近,瞬间火光冲天,血肉横飞。

  那真是千疮百孔,血腥遍野的中国,中国人以军民伤亡3500万的代价,在东方主战场死死牵制住日寇的主要兵力,使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企图成为泡影,中国远征军更奔赴缅甸作战,为盟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那也是千万忠魂,前赴后继的中国。虽然国力孱弱,实力悬殊,中国人硬是凭借非凡的勇气和牺牲精神,奋起亮剑,气节长存。正如毛泽东所说,“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我为中华民族感到骄傲。

  在腾冲国殇墓园,我站在中国远征军十万阵亡将士名录墙前,厚重的墙面,小小的我。我当时想,如果这些英灵们还在,他们如今都是耋耄老人了,我多想亲口告诉他们,我们这些和平年代出生的后辈,多么敬重他们,感激他们,正是因为当年他们为国战死,断不投降,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我们忘不了他们。

  我也想告诉前辈们,70年过去了,我们中国人虽然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在另一场无声的战争中,在争夺国际话语权的战争中,仍然十分被动,饱受牵制,甚至被污名和妖魔化。对于中国惨烈而感人的抗战胜利,西方世界的主流声音至今仍然不屑一顾,宁愿把中国看成是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跑龙套的,而对于中国的和平崛起,西方一直都说成是“中国威胁”。

  我更想告诉前辈们,70年前,中国人为生存而战,如今,我们,新中国的媒体人,正在为中国的名誉而战。在一个新媒体时代,对手投下的“炸弹”常在我们身边炸响,他们煽风点火,想让这个国家的人民失去对国家的信心,去自动缴械,放弃亮剑。这是比真枪实弹更残酷的战争。

  在座的记者朋友们,让我们把手中的笔,肩上的摄像机当做武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捍卫中国形象。我们不仅要为中国的抗战胜利正名,更要为中国的形象正名。多年以后,当中国用文化软实力打了翻身仗,我们也可以自豪地说一句,你我为中国代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