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聚焦十堰水质保护等工作
(程家忠) 从10月18日开始,由新华社北京分社、新华社湖北分社、新华社音视频部、新华社摄影部、新华网等媒体记者组成的新华社采访团走进十堰,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移民安置、生态建设、水质保护、转型发展等进行深度采访报道。18日晚,新华社赴十堰采访活动座谈会在十堰市举行,十堰市委书记周霁与采访团成员进行互动交流。新华社总编室副主任孙勇、新华社北京分社副社长宗焕平、新华社湖北分社副总编辑熊金超、新华网湖北频道总编辑田建军等出席座谈会。
周霁诚挚欢迎采访团一行,衷心感谢新华社对水源地的关注与支持。他说,南水北调是国家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举世瞩目的世纪工程难在移民、成败在水质、核心和关键在于加快库区转型发展。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水源区面积最大、水域范围最宽、汇入库区水量最多、库岸线最长、淹没土地最多、移民安置任务最重、关闭转产企业最多、脱贫致富压力最大、税源损失最大、水质保护压力最大,是纯淹没区、纯调水区、纯贡献区。为了南水北调,十堰人民顾全大局、移民干部倾心尽责、各级党委政府勇于担当,圆满完成移民搬迁任务,初步实现了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能致富”的目标。为了清水北送,十堰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绿色决定生死”理念,全面开展“五城联创”,大力实施“清水行动”,围绕“五河治理”强力推进截污、清污、减污、控污、治污,全面打响“保水质、迎调水”百日攻坚战,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十堰肩负保护环境与加快发展双重使命,正在着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加快推进涉及80多万贫困群众的“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十堰有信心和决心在保证清水永续北送的同时,带领库区人民加快脱贫致富。
周霁真诚希望新华社深度关注十堰移民工作、生态保护,宣传弘扬十堰人民的奉献与担当,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支持水源区发展,促进受水区与水源区在各领域深化合作,共同呵护一江清水,携手推进民生改善,为水源区转型跨越发展聚集更多正能量。
孙勇表示,吃水不忘挖井人,用水不忘水源区,这次水源区之行,既是发现之旅、见证之旅,更是感恩之旅。新华社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全媒体平台,深入宣传十堰人民的担当与奉献,积极推介十堰的优势资源,架设水源区与受水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以实际行动回馈水源区人民。
与会媒体记者就十堰如何加快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如何与受水区共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问题现场提问,周霁逐一作了细致答复。
19日,新华社采访团先后深入十堰神定河污水处理厂、马家河生态治理示范段、丹江口市部分移民安置点等地进行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