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不能只在记忆中留存

14.10.2014  17:11

  国庆后,广州新华书店弄了份《手绘网点地图》,用漫画勾勒出已有和筹备中的24家新华书店店面形象和位置,试图重新唤起广州人的历史回忆。据了解,2008年至今,广州有7家新华书店关停。而问卷调查显示,近四成读者几乎不去新华书店。

  多年前,笔者在广州念大学时,周末最爱逛的地方就是北京路,那里书肆云集,新华书店、古籍书店、教育书店、儿童书店、外文书店……一逛就是一整天,哪怕不买书,回校也是满心欢喜。今时今日,盛景不再,令人唏嘘。

  国营书店一般没有房租压力,有政策性贷款和返税,有腾出物业的可以出租,有各类出版机构谈判优势,还有教材教辅类图书这一盈利点,但即使如此,实体书店仍有关停之虞,足见实体书店的生存环境有多恶劣。有人数年前曾预言:“传统书店将会从都市中消失。”随着城市实体书店纷纷倒闭的消息传出,尤其是一些著名品牌的倒下,加深了人们对实体书店消亡的焦虑。

  著名作家张抗抗说过,“书店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的标记之一。一个城市,如果书店一家家倒闭,那么这个城市一定是没有生机的,肯定是缺了一些东西,所以保护实体书店显得尤为重要。”保护是必需的,但是,要像不可移动文物一样,只有投入不计产出的保护并不现实。政府层面的保护可以运用工具不多,也许只有税收杠杆,对实体书店进行税收减免优惠。作为实体书店,还是多想办法,多条腿走路,学会自救。

  在香港和台湾逛书店,发现一个现象:书店往往设在二楼,一楼用来卖衣服、电器、药品等大众商品,细问之下得知,因为一楼铺租贵,二楼相对便宜,图书利润不足以支撑一楼铺租。这对我们的实体书店也有借鉴意义,别说是租赁,可以省下一笔钱,哪怕是自有物业,一楼也可以考虑用来出租,获得较高经济收益,用租金补贴图书经营亏损,这是其一。传统书店就是图书超市,普遍存在书架紧凑、空间逼仄、空气混浊现象,人们或站或蹲着看书。国内外已有一些书店开始转型,开设“书吧”,提供阅读之外的休闲、聚会、交流等服务,这有助于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顾客群和圈子文化。“书吧”提供多元化服务,增加盈利点,从而改变依靠纸质图书销售的传统盈利模式,此为其二。

  传统实体书店最大挑战来自网络书店,其实,有着深厚背景的传统书店也可以试水线上业务。如整合了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新华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等7家网上书店资源的北发图书网,堪称国有图书发行领域的网上巨无霸。广州在这方面仍有努力空间,此为其三。

  为城市存一家书店,为读书人留一寸净士,是城市的责任,也是读者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