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促进黄州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旅游是文化的灵魂,文化是旅游的载体,旅游与文化密切相关。未来旅游业的竞争主要是文化产业方面的竞争,旅游活动客观上是人们认知社会、感受自然的文化交流;旅游产业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因此,文化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大方向。为突出黄州区“大办工业,大兴文旅”,全力打造极具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业,宏扬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以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众多游客,让民间艺术文化商品化、产业化,实现文化与旅游的大融合,共同发展。
一、黄州文化旅游产业基本情况
黄州是鄂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先后被授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双拥模范城、省级基础教育名城等称号。黄州境内共有历史文化遗址遗迹82处,涵盖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石窟寺及石刻等五大类。最具影响的有东坡赤壁、安国寺、青云塔、禹王城和螺蛳山古遗址、陈潭秋故居、黄州宋城、明城、定惠院、承天寺、东坡农地、雪堂、快哉亭等。黄州历史名人可谓灿若星辰,最具典型的文化名人有苏轼、王禹偁、杜牧和顺治状元刘子壮、清末探花程明超。苏东坡在黄州期间共计写下诗文600多篇,形成了他的创作高峰。其中《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众多名篇,生动地描述了黄州赤壁的壮丽景色和鄂东的人情风物。近代,先有吴贡三、李西屏等优秀民主革命烈士,后有陈潭秋、刘子通、肖云鹄、陈荫林等著名无产阶段革命家。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名人故事,民间传说等。黄州的民俗文化根深蒂固,农民画、传统手工艺、民间传说、名人轶事、特色美食等丰富多彩。不同朝代的悠久文化和历史胜迹已经成为黄州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黄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深度研发文化旅游资源。 组织专家学者,成立研究机构,深度开发黄州厚重的螺狮山新石器文化、禹王战国文化、宋代东坡文化、陈策楼红色文化、李四光地质文化、黄州基础教育文化、安国寺禅宗文化、青云文峰宝塔文化、叶路状元文化、陶店西阳城文化、乡土农民画文化、巴河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全区现有文化研究内刊专著10余种,每年取得重大研究成果100余项。
深度推进文旅元素融合。 坚持把文化元素植入景点景区,丰富乡村旅游项目文化内涵。正在建设和规划建设禹王战国古城主题文化公园、螺狮山文化遗址主题公园、潭秋印象主题公园、文化创意主题公园、滨江森林公园、道仁湖湿地公园、叶路洲房车营地、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赋予每个旅游项目的文化元素。推进文化元素、绿色元素、人文元素相融合,在甄家仓、哈蟆墩等旅游乡村绿化项目中,制作了节气墩、绘制了农民画、融入了广播体系、播放传统歌曲,乡土气息由然而生,处处彰显文化氛围。
深入推进文旅景区开发。 以文化产业为载体,大力推进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全区现己建成以东坡文化为重点的4A级景区东坡赤壁、遗爱湖公园,以地质文化为重点的3A级景区李四光纪念馆,以红色文化为重点的3A级景区陈谭秋故居,以历史文化为重点的3A级景区市博物馆,以绿色文化为重点的3A级景区齐安湖生态农庄,以禅宗文化为重点的2A级景区安国寺、太平寺,以饮品文化为重点的3A级景区伊利乳业园。正在研究和推进东方园林、百花欢乐大世界、春阳蔬菜采摘园、千叶湖生态园等休闲文化景区建设,逐步形成有特色、有品味、有竞争力的旅游景区。
深入推进文化市场建设。 建成完善文化产业生产、服务、销售网络体系,尤其是民营文化企业的文化产品生产销售体系,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组织。辖区内已形成280户娱乐、演出、音像、书报刊、互联网、艺术培训、电影、美术等八大文化经营市场,从业人员3.5万人。2014年区管文化市场经营总额近1.5亿元,占全区第三产业收入6%,上交税费达800万元以上,文化市场规模居全市之首,已成为黄州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
三、 黄州 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明确定位, 找准自我发展的目标。 黄州的资源很多,但最靓丽、最厚重、最具竞争力的还是文化旅游资源。建议黄州打文化牌,走休闲路,将旅游在黄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确立为“文化立区、旅游活区”。将黄州旅游的形象定位确立为“千年古城文峰黄州”,唱响“文峰黄州”品牌,打造“文黄州”。强化市区一体发展理念,高昂市区龙头,大力发展新文化旅游驱动产业,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借用古都的无形资产和影响力,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把黄州建设成为国家文化产业基地,鄂东旅游集散中心,都市休闲旅游目的地。
合理规划,构划可具操作的蓝图。 规划要采取“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组织方式。要善于借外脑、借外力发挥专家的作用,广泛听取专家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提高规划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规划要找准自己的形、体、貌和精、气、神,重点规划古都文化、东坡文化、文峰塔文化、佛教和养身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现代教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强化文化产业为主线、以发展旅游为抓手、以环境创新为助力,不断优化工业、积极提升农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合理统筹城乡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
搞活融合,创新文化发展的品牌。 旅游是形,文化是神,旅游与文化是一对孪生兄弟,两者密不可分。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应在把文化资源变成文化产品,把文化产品变成文化商品、旅游商品,提升黄州文化名城新形象上下功夫。要打造城乡民俗文化旅游产业,通过文艺汇演,从艺术性、娱乐性、民俗性等整合文化资源,使民俗旅游、“农家乐”旅游产品更加丰富。举办黄州特色文化艺术节,通过节庆传承文化,包装景区,提升旅游品牌,让节庆、会展聚焦黄州人们的目球,品尝文化盛宴。全力推介黄州特色文化影视作品,让一批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转化为影视作品,将成为黄州旅游可借力的卖点。
用活政策,促进文化旅游的双赢。 切实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省、市《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等文件精神,出台优惠政策和系列措施,创新开发利用黄州文化资源,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的转化。依托黄州文化资源,建立文化广场、旅游景区和民俗博物馆,开发制作一批动画、影视作品和戏剧、图书等文化产品,大力开发文物复制品、各种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发展特色小吃,实施推进文化旅游深度开发战略。
狠抓落实,形成真抓实干的氛围。 建立由区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系,要像过去抓工业一样去抓文化旅游产业。要大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争取省、市领导重视,区直部门理解支持,动员广大干部和群众赞成和参与。同时要加大新闻媒体和市场的推介力度,造就一个势在必得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文化、旅游、宗教等相关部门要从战略到战术上统筹设计和安排;发改、财政、土地、建设、园林、交通、商贸等综合部门要从项目立项、配套建设、环境改善、资金筹措、服务设施等方面协同并进。切实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全区观念转变、体制创新、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质进效的战略任务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