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文化长江——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湖北战略
新华网武汉11月24日电(胡诚)涵养文化长江,高擎文化大旗,湖北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凸显战略眼光。
流淌千万年的长江历史文化,宛如一座无以穷尽的文化宝库,在厚重的历史岁月中积淀着丰厚营养。作为一个长江历史文化积极而严肃的挖掘者和保护者,湖北在对这浩瀚千古的历史文化宝藏持续地掘进中,正源源不断地汲取闪耀千年的思想光芒,获取博大精深的智慧力量。
涵养长江文化的“湖北共识”
近日,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的一个批示,在一场较高规格的学术论坛上引发与会者重视。
11月20日,中国长江论坛·2016——“涵养文化长江”分论坛在美丽的湖北神农架开幕。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为分论坛专门作出批示:几千年来,滚滚长江孕育了辉煌灿烂的长江文化,长江文化是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湖北是长江流域人文渊薮之地、文采焕发之乡,涵养文化长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本次论坛以“涵养文化长江”为主题,立意高远、意义重大。希望论坛在保护、挖掘、弘扬长江文化方面取得丰硕理论成果。
蒋超良的批示在论坛开幕之初一经宣读,便引起与会者的热烈反响。
与会专家、学者们认为,蒋超良书记的批示立足于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髓,站在湖北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高度,高屋建瓴,更加明晰了“涵养文化长江”与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了保护、挖掘、弘扬长江文化在助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战略定位。
这场名为中国长江论坛·2016——“涵养文化长江”分论坛,汇集了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湖北省文联主席、湖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熊召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徐二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毛佩琦等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他们围绕“涵养文化长江、探索千古神农”的主题纵论长江文化,用观点的碰撞擦出智慧的火焰,用思想的汇聚点亮历史文化之光。
“涵养文化长江”分论坛也得到了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文化促进会名誉主席许嘉璐的关注与关怀。他曾出席过在湖北举办的两届长江文化论坛。本次论坛许嘉璐同志因为身体原因未能出席,但他仍寄语论坛:长江文化分旧文化与新文化,两种文化既有传承关系,也有扬弃与创新的关系。希望这次论坛能够立足长江,放眼中华,取得新的学术成果。
“文化是长江的灵魂。”湖北省文化厅厅长雷文洁在分论坛致辞中表示,涵养文化长江,湖北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实现长江历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让更加迷人的韵律在古老的长江流淌。
著名学者、湖北省文联主席熊召政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对长江文化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作了形象的比喻。他认为,这二者之间就好比树和果实的关系。长江文化是树,长江经济带建设是果实,要想果实繁盛而饱满,就要让树得到充分涵养。
论坛当天,作为承办方之一的新华网在报道上重兵投入。新华网湖北频道制作了论坛专题,并与新华网手机客户端新华炫闻一道,同步对论坛活动进行全程图文直播,新华网总网在首页进行了链接并转发论坛消息。众多湖北以及关注湖北的全国网友通过新华网和新华网手机客户端,全程观看了论坛活动内容,其中仅在新华炫闻客户端上线的网友就超过28.9万人。在新华网两大直播平台的互动留言板上,网友们积极留言,主动与论坛活动互动。
“把涵养文化长江作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抓手,湖北展现大智慧。”
“论坛很成功、专家很给力,受益匪浅。”
“湖北应加大长江文化宣传力度,唱响‘长江故事’,讲好‘湖北方言’。”
“在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文化元素,努力挖掘、培育、扩大文化认同。”……
网友们对湖北“涵养文化长江”战略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形成良好舆论氛围,显示出高度的“湖北共识”。
推进文化战略的“湖北智慧”
纵览世界文明的演进轨迹,不难发现,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文化的发展史。文化与文明密不可分,文化是文明成长的基石。
缘起于侏罗纪时代、见证了亿万年地质运动的长江,浩荡千万年,奔腾上万里,在浩瀚历史长河中逐渐孕育出源远流长、异彩纷呈的长江文化。包括上游的藏文化、巴蜀文化,中游的楚文化,下游的吴越文化等众多辉耀千万年的灿烂文化样式,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聚集带,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江、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都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通观中华文明发展史,长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流域人杰地灵,陶冶历代思想精英,涌现无数风流人物。
习总书记的讲话对长江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曾有人这样形容:长江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流淌了千万年的历史文化,从《诗经》中《周南》、《召男》的吟唱,到屈原《离骚》的高歌;从谪仙李白的“千里江陵”,到诗圣杜甫的“不尽长江”;从无数革命志士的矢志不渝,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挥斥方遒,长江文化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滋润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茁壮。
专家认为,湖北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将文化的涵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显示出湖北的决策者们深刻的洞见、科学的决断和智慧的力量。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在“涵养文化长江”分论坛上,对“涵养”二字作了特别的解读。在他看来,“涵”就是保持,还有哺育和滋养的意思,涵养文化让人感觉到自然、亲切、温暖。他认为,长江论坛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带动了中国区域文化的研究。
王石指出,长江文化、长江文明的重要地位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被承认,人们曾顽固地认为中国的文化是从黄河流域、从中原生成,然后辐射到其他地方。这个看法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才随着众多考古发现而有所改观。
湖北省文联主席熊召政指出,尽管循例我们仍称自己为炎黄子孙,但是,尊黄抑炎的现象一直存在。从时间上说,炎帝早于黄帝。从科学技术的角度讲,炎帝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创始人,黄帝是中国农业社会的奠基人,他们共同成为中国的“人文初祖”。
在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看来,这样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认同对于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至关重要。
事实上,长江文化中的重要分支楚文化,其对于长江文明尤其是中国农业文明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已经公认的考古发现用成果证明:距今近8000年的城背溪文化不仅有成熟陶器的制作,还有人工水稻的种植,之后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雕龙碑文化等,逐步将荆楚大地推向了文明的门槛。
荆门屈家岭由于发现了中国第一粒人工稻,被世界学术界公认为人类稻作文明的发祥地。水稻的栽培和推广,是长江文化对人类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湖北省文联主席熊召政认为,长江中游的农业考古发现不但推翻了中国农业的起源来自西亚两河流域,同时也证明,长江流域的稻作农业也早于黄河流域。
即使在今天,将楚文化遗产聚焦于世界的目光,厚重的历史之幕也难掩文化的光芒。
2016年3月,湖北省博物馆《帝国前的中国——楚文化特展》受邀赴意大利,在威尼托大区亚德里亚国立考古博物馆、埃斯特国立考古博物馆及威尼斯东方艺术馆联合展出。长达6个月的展览,包括精美的青铜器、瑰丽多姿的漆器、珍贵的玉器、华美的丝织品等共计70件(套)展出文物种类齐全、考古价值高,这些浓缩了楚文化精髓的文物展品,让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们惊叹于楚文化的魅力与辉煌。
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在1993年到荆州博物馆和湖北省博物馆参观,当即为楚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深深震撼,随后撰写了题为《中国古史应当重写》的文章,指出长江流域古文化,至少与同期的黄河文化并驾齐驱。1997年,季先生再撰《中国历史必须重写》,重申应将这一观点贯穿于中国通史的研究中。
湖北高举文化大旗,推进文化战略,体现的是文化自信、闪现的是智慧之光。
崇尚敢为人先的“湖北担当”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抚有蛮夷,以属华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是《左传》中记述的古楚先民的开拓历程和创业辉煌。
在今天,湖北人根据楚国先民身上所体现出的文化精神,把荆楚文化的内核归纳为“五种精神”,即: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精神,追新逐奇的开拓创新精神,兼收并蓄的开放融合精神,崇武卫疆的强军爱国精神,重诺贵和的诚信和谐精神。这“五种精神”构成了荆楚文明核心价值的重要内容。
事实上,这“五种精神”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担当”。
一部楚国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史,就是“担当精神”一脉相承、大放异彩的成功史;
一部楚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发展史,就是“担当文化”大行其道、贯穿始终的传播史。
湖北省文联主席熊召政所讲神农文化,炎帝神农氏“遍尝百草识毒药,几乎一命归天庭”、首创农耕济世安民,就是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担当精神。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二级教授徐二明谈长江词话,经历政治失意的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东坡被贬黄州、面临人生低谷,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名篇。同样是乐观豁达、心系天下的担当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毛佩琦推崇三位代表长江文化精神的历史人物,屈原《离骚》中的家国情怀以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西楚霸王项羽不畏强权,反击暴政,“楚虽三户能亡秦”的抗争精神;王昭君千里出塞,和亲大漠,以柔弱之躯承担历史重任的牺牲精神。依然是忠心爱国、大义为先的担当精神。
还有,从楚庄王一鸣惊人、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到武昌首义打响推翻封建帝制第一枪;从“洪湖水浪打浪”到“200个将军同一故乡”;从黄麻起义的前仆后继、浴血神州,到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波澜壮阔……茫茫荆楚大地上演了多少不朽的传奇、历史的担当?
11月18日,由中国社科院、湖北省人民政府、国家环保部、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6年中国长江论坛在湖北武汉开幕。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在致辞中指出,湖北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长江兴则湖北兴。湖北既是长江的受益者,更是义不容辞的保护者。他表示将与长江各兄弟省市一起,携手共推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让长江经济带发展成为激扬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为切实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湖北提出“建设生态长江、涵养文化长江、繁荣经济长江”的发展思路,深入统筹谋划,彰显湖北作为。
在文化长江的涵养上,湖北省文化厅厅长雷文洁接受新华网采访时介绍,从文化部门所做的工作而言,一是即将出台的文化长江建设5年规划;二是推进长江流域各省市战略合作,如文化交流、非遗保护、公共文化建设等,发挥各地文化互补优势,共同推进长江文化建设;三是在挖掘灿烂历史文化成果基础上,创新发展当代文化。培养和造就一批文化领军人物,创作推出更多优秀作品。四是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加大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力度,包括举办各种艺术节、艺术品博览会、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已举办两届)等。
湖北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主动作为,在涵养文化长江上的战略选择,秉承的正是在新形势背景下的历史担当。(完)
(编辑 毛丽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