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扮靓国际旅游展
前来展台询问“美丽中国”旅游事宜的外国参观者络绎不绝。
本报记者 王 迪摄
参观者在中国展区体验穿汉服照相。
本报记者 王 迪摄
核心阅读
第三十八届马德里国际旅游展于1月17日至21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会展中心举行,来自165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家企业和旅游机构参会,其中主参展商816家。本次展会凸显了数字化和高科技产品在旅游业广泛应用的前景,被视为迄今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届展会。中国企业在本次国际旅游展中不仅融入了旅游发展中的最新科技元素,更着重呈现了“美丽中国”的文化底蕴。
展示高科技产品在旅游中的应用
今年的马德里国际旅游展,主题聚焦“科技创新引领旅游业转型升级”,特设了两个展馆集中展示高科技产品在旅游行业应用的新研究成果,将大数据、数字化服务、虚拟增强现实、5G等概念与旅游相结合,为游客创造全新的旅游体验。
主办方马德里会展中心在旅游展开幕时宣布成立世界上首个5G旅游实验室,这是引领未来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西班牙旅游大臣纳达尔在展会论坛上表示,科技是旅游行业改革创新、服务个性化、游客体验升级和产业转型的关键因素。在西班牙政府的数字化战略中,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重要的一部分。
除了5G应用研究之外,本次展会还呈现了豪华的科技展示内容:面部识别办理酒店入住,无需再去前台登记;能够记录睡眠规律和质量的助眠智能床垫;网上预订酒店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提前体验入住效果;大数据提供更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在国别展区,各国展台也积极响应了旅游数字化的号召,展区设计在突出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同时,加入了科技因子。许多展区都带来了虚拟现实体验产品,如中国展区全景客公司提供的VR技术看青海、故宫找大熊猫等;而哥伦比亚馆则在馆内放置了数十台平板电脑,以美食吸引参观者留下旅游意向和电子邮件,从而存入其数据库中。
据西班牙《国家报》报道,本次展会将创造约2.6亿欧元的经济效益。
营造一个文化味十足的“美丽中国”
中国馆展区在亚太展厅的中心位置,展区设计以长城模型为背景,数十家参展单位分布在四周。今年展台主题突出展现文化与旅游相融合,中国文化全面进驻旅游展台,15个屏幕分别展示不同的旅游主题,连续播放中国各地巨量文化图片与视频,还有来自湖南文化厅的舞蹈团为观众现场呈现多彩的中国民族文化。
同时,展区还推出了VR技术体验、穿汉服照相、手工绘制古典圆扇、茶艺、美食、书法等形式丰富的互动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一些西班牙“网红”播主们便换上汉服,拿起纸花伞,以“长城”为背景,通过网络向场外的西班牙民众直播中国展区的热闹盛况。
坐在“长城”下在古典圆形扇子上描着梅花图画的西班牙女孩玛尔塔对本报记者说:“今年中国展区文化韵味十足,以灯笼、纸伞、红色牌坊为装饰,正是我想象中的中国风景,今后一定要找机会去中国旅游。”玛尔塔还表示,中国展台推出的体验活动也很丰富,很喜欢自己亲手绘制的梅花扇,会好好地留存。
两大旅游目的地亟待更好地发现彼此
2018年是中国—欧盟旅游年,双方可以利用这一契机,更好地发现彼此在旅游方面的合作潜力。中国国家旅游局驻马德里办事处主任张志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西两国在旅游行业上的合作不仅具有广阔前景,而且是正在推进的现实机遇。国家旅游局正积极推动两大旅游目的地的互访交流,这一方面能便于中国向西班牙学习成熟的旅游发展经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西班牙了解越来越多样化的中国游客出境需求。
各国旅游业界均希望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2016年,中国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输出1.22亿人次来访者,带动巨额旅游消费。未来4年,预计将有6亿人次走访全球。西班牙《阿贝赛报》报道称,去年西班牙共接待中国游客71.8万人,是2012年的4倍,但与法国、意大利相比而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西班牙连续两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世界旅游业竞争力第一名。对西班牙这样一个成熟发达的世界旅游强国而言,更注重体验精神乐趣的中国游客能够更好地平衡西班牙旅游业发展。
对此,张志云表示,相对于以往西班牙主要接待的英国、德国等习惯去海滩度假的游客而言,喜欢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美食以及购物的中国游客,可以满足西班牙一些内陆城市的市场需要。位于马德里与巴塞罗那之间的萨拉戈萨市,曾是被中国游客忽略的城市,而在去年到访该市的中国游客达到5.5万人次,超过了邻国法国的游客,成为最主要的外国客源。萨拉戈萨市长在旅游展上特意表达了对更多中国游客的期待。
过去一年中,在中国出境市场增长的推动下,中国、西班牙航运上限从每周30班增至114班,这意味着在未来中国西班牙两国将有更多人员交往的机会。去年有贵州、四川、江苏、青海、成都、张家界等地区政府文化旅游经贸代表团来西举办旅游推介活动,西班牙各旅游机构也多次与中方就旅游专业领域进行精准交流合作。旅游办还首推了“有影响力人士访华”项目,组织多批西班牙网络明星、歌影星访华并分享体验,引发西班牙和西语国家的网络轰动,形成了长久的传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