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陡暖须防“物极必反”

15.01.2015  09:45

      1月4-5日,长江中下游一些地区,日平均气温陡升到10℃以上,鄂皖湘赣交界处,有的最高气温竟达22.9℃。这样地面低气压倒槽便发展迅速,北方冷空气也不断集结,终因“物极必反”,5—6日冷空气爆发南下,导致了大风降温及雨雪天气。
      在2014年元月31日到2月2日,也是“数九”天,长江中下游就曾有这类现象。那时湖北荆州市日平均气温曾连续3天升至10℃以上,最高气温达20℃以上,随之2月4日开始,受强冷空气影响,出现连续6天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有11天降至0℃或以下,最低达零下5.5℃。由于前期积温高越冬作物生长过旺,过早拔节的大麦,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受此罕见低温冻害,致花粉不育,空壳率明显增高,减产幅度达15%左右,对小麦与油菜也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可见在“数九”天,越冬作物若遇气温陡升时段,即使已进入冬眠,也会被反常温暖唤醒生长,更会因生长过旺提前进入生殖生长,使其抗寒能力明显减弱,遭遇低温冻害必然减产。
      其实,天气变化本来就存在“物极必反”律。尤其在世界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冬季也不乏气温陡升。在这“数九”日,一旦气温陡升,接近或超越历年同期最高值时,这种“数量”变化达到某一最高点,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低温时段。通常气温增高,会营造低气压。在低气压形成过程中,不仅会容纳相当的水汽压,而且北方冷空气相对集结,寒冷干燥的高气压也会达到某一最高点,在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冷空气便爆发南下,冷暖空气交锋成云致雨雪,冰冻天气也会在所难免。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在2014年元月底,就曾对其月平均气温超12月的罕见之暖,提出过“骤暖须防转寒”。
      为防“物极必反”,在预计可能出现陡暖前,就应及早对越冬作物采取抑旺促壮措施,如对过旺小(大)麦实行镇压,过旺油菜可及早喷施多效唑抑旺促壮。为预防冻害还应施足以农家肥为主的腊肥,切忌偏施速效氮。使越冬作物遇冷极时不至于冻害,或能在保暖环境下安全冬眠。

      (荆州市气象局 黄智敏 尤慧 刘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