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思政课建设现场推进会韩进作交流发言
新闻网综合消息 1月16日,教育部党组在上海召开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现场推进会,校党委书记韩进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韩进以《建设思政课示范课堂 落实协同育人机制》为题,介绍了武汉大学着力加强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取得的积极成效。一是锲而不舍地推动学科优势和教学优势的“双强化”和相互转化,二是锲而不舍地坚持教学内容创新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双推进”和持续探索,三是锲而不舍地深化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双创新”和优势互补,四是锲而不舍地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发力”和有机融合。(全文附后)
先后在会上作交流发言的还有上海市、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市、天津市。
陈宝生在会上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贯穿思政课建设,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要继续打好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攻坚战,更加突出思政课建设学理支撑和规律研究,更加突出思政课教师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贡献,加快形成适合其职业特点的评价标准和支撑体系,以教师队伍发展带动思政课建设。
>>> 韩进:建设思政课示范课堂 落实协同育人机制
武汉大学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把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核心课程,把致力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思政课建设的首要任务。根据教育部“打赢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学校着力加强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锲而不舍地推动学科优势和教学优势的“双强化”和相互转化。武汉大学拥有全国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A+”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纳入一流建设学科,将思政课建设质量纳入学科建设考核体系,完善学科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推出《马克思主义大辞典》,启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丛书,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承担近20项国家和教育部重大项目,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学术丛书40多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丛书12本、中国梦系列丛书4本。通过学科优势反哺课程教学,以学科建设支撑思政课建设,用课程建设检验学科建设水平,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相互支撑、齐头并进。
二是锲而不舍地坚持教学内容创新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双推进”和持续探索。一方面坚持课堂为本、内容为王,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亲和力与针对性;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模式创新”,推进多元立体综合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组织课程组开展集体观摩,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零时差”进课堂,开设“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战略”试点课堂。鼓励教师探讨教学方法,设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等专项试点项目。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相长。
三是锲而不舍地深化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双创新”和优势互补。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组织编写的统编教材,精心设计知识点、教学模块和讲授逻辑。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在线开放课程特点的讲授风格,用新时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运用慕课手段,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武汉大学本科4门思政课必修课在线课程在国家级教学平台“爱课程”推出,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立体化理论学习社区,探索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课教学模式。在线课程受到师生广泛好评,截至2017年12月,选课人数达到24万。
四是锲而不舍地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发力”和有机融合。学校聚焦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组织开展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大调研、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大协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调整重构等,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改革,把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融入所有课程。定期召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联席会,共探思政教育“主渠道”“主阵地”协同育人机制。校领导带头讲思政课和党课,2017年讲课40余次。六院士团队20年坚持面向本科新生开设专业基础课“测绘学概论”,将无形的价值观教育与有形的专业知识传授深度融合,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载体。
下一步,武汉大学将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着力建设思政课“示范课堂”,发挥“示范课堂”引领作用;着力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探索适应新时代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特点的新手段和方式,打造思想理论融媒体新平台;着力落实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学校课程体系改革,实现所有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开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新局面。
(编辑:付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