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暗藏理财陷阱 家长百万资金被卷走追款艰难
高考前夕,一家名为“聚智堂”的教育机构在北京、天津、南京、武汉有多个学区突然停业,令无数家长震惊、懊恼不已。与以往教育机构“卷款”关门不同,聚智堂卷走的不仅是学费,而是部分家长几十万、上百万元的资金。
预付款返课时费
一学区敛财超千万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所写字楼内的聚智堂教学点,几位保安守在教室门口。透过已经上锁的大玻璃门,记者看到墙上贴着火红的横幅和标语:距离高考还有21天。
如果不是顺利收到了第一笔回款,北京市民张先生不会把30万元存款投入到孩子的课外辅导学校里。他说,一开始就是为了上课,正常交学费。后来学校向老学员推出了“感恩”活动,承诺吸纳一部分本金后,按照约定时间退还本金,赠送免费学课时。
“签约金额1万,赠送800元免费学,2万送2000元,3万送3600元,5万及以上赠送比例增至15%,这就是‘感恩’活动的主要内容,说是回馈老学员。”一位曾经在聚智堂西城学区上课的学生家长孙女士说,孩子中考前曾在这所学校补习,感觉教学质量还可以。后来,工作人员推销5万元返7500元冲抵学费的活动,承诺一年后返还5万元本金,相当于免费上课。出于对学校的了解和信任,她缴了5万元,并签订了合同。
“当时也有人劝,说这些教育机构承诺不可靠,我并没有当回事。”孙女士说,“现在看确实不对劲儿,15%的回报率也太高了!如果当初说是理财、投资,我一定警惕性更高。但是协议上并没有‘理财’两个字,只有学校促销活动等字样,我就放松了警惕。”
在一些家长心里,把钱借给学校一段时间后用利息充抵学费,比自己“理财”收益更划算。实际上,一些家长的确收到了前几笔回款,因此“放心大胆”的继续投入。万万没想到,一旦学校出现问题,不仅是家长的钱打了水漂,孩子的教育也被耽误了。
“很多家长就是普通工薪阶层,骑着自行车来上课。可能家里存款只有30万,就为孩子投资20万,如果钱追不回来就太惨了。”张先生说,事发后,他所在的校区对40余人进行损失统计,大多数人缴纳几万元费用,一些家长投入数十万元,个别家长超过百万元。家长们参与的项目不同,有的是学费、有的是定金、有的是承诺考入某所重点学校的活动费用,仅一个学区的总金额就超过1200万元。
事发后,聚智堂创始人杨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本人是在美国处理一些私事,并没有“卷款跑路”,所有学费都用于学校全国范围的扩建。杨志称,去年他已将聚智堂转手,现在不在聚智堂担任任何职务,但“就算个人倾家荡产,也会退款给家长和员工,恳请家长相信他”。
目前,一些家长正准备通过民事诉讼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一位家长犹豫不决地说,自己已经卷入了10万元,如果聘请律师还将花费大约2万元。在此前类似事件中,即便家长获得胜诉判决,追款依旧很难。
据此前聚智堂官网信息,聚智堂已在全国17个城市开办业务,包括北京、天津、保定、武汉等地。其中,在武汉市开设的校区最多,达到35个,其次是北京市,为27个校区,全国总校区数超过170个。
“卷款”关门频现
教育机构风险高
近年来,国内多地曾发生类似的教育机构“卷款”关门事件,如春藤英语、英特国际少儿英语等学校申请破产,与今日的“聚智堂”如出一辙。
业内人士分析,教育机构频繁倒闭与其自身的行业特点有关。在选择机构时,家长往往只注重教学质量,对教育机构本身并不了解。实际上,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具有较高的财务风险,盲目投入本身就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
首先,由于教育行业的特点,国内外普遍采取预付费的方式,先交钱、后服务。学校在集中收取一段时间的学费后,往往拥有充足的现金流。这意味着,当其收取的总费用大幅超过倒闭风险和成本的话,选择倒闭更加“划算”。因此,一些小的机构为了套取资金,通过降低价格进行疯狂招生,然后恶性卷款。
其次,入行门槛低,是整个行业鱼龙混杂、状况频出的重要原因,也让一些好的、大的教育机构疲于应付竞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成刚副教授说,从研究数据上看,我国课外辅导行业还在快速发展,没有达到成熟阶段。最大规模的公司连市场份额1%都没占到,这说明行业集中度很低,抗风险能力弱。
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外培训,很多公司并非恶意倒闭,而是经营不善,出现资金链的断裂。此前曾经在广东民办学校出现过一批案例。例如,有的学校教学状况很好,成绩得到家长认可,但为了扩张,邀请家长一次投入10年的学费,给予折扣等优惠条件。而如此聚集的资金名义上用于学校正常发展,实际上往往用于激进的投资行为。
第三,相关监管明显不到位。业内人士分析,绝大多数的教育培训机构名义上是“学校”,其本质是一家文化或科技公司,注册在工商部门,无需在教育部门注册也可以营业。
实际上,即便是经过注册的正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工商部门只掌握其纳税、法人等情况,对公司资金使用情况不会监督。一些规模较大的培训机构在地方教育部门也有注册,教育部门对其开展年检,往往关注教室、教学等情况,对其资金使用情况也不掌握。
家长要“擦亮眼睛”
业内呼唤“黑白名单”
事发后,聚智堂在官方微信上发表声明,称所有学费都用于学校全国范围的扩建,以及收购了北京一处地产项目。然而,一些家长已经不相信其给予的任何承诺。
“每次出事后,民办教育协会就会组织行业力量,尽力挽救,降低对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北京市民办教育协会秘书长马学雷说。此前英特国际少儿英语等学校倒闭,行业曾组织多家成员接收学员,完成课程。
据马学雷了解,聚智堂采取的“吸纳本金,按照约定时间退还本金”的模式并不是普遍的现象,大部分教育培训机构只是预收学费。他建议,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要检查其办学许可证、年检、是否能开具正式发票等情况,并且拒绝一次性预付长期的学费。
一位家长说,出事后有机构的教师个人主动提出,陪孩子到高考,令她十分感动。这位老师在给家长的短信里说:“虽然我也几个月没拿工资,但我愿意免费上课,不想耽误孩子,更不希望孩子对社会失去信心。”
北京城市学院教育发展研究所郑丽君等专家认为,民办教育涉及学生、出资者、教师等多方利益,一旦停办或倒闭,会带来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善后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会对学生、教师、举办者等相关利益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她建议,成立民办教育风险保障金制度,从办学经费中提取一定资金,并存入指定的第三方账户中,用于处理意外事故发生后的退费等问题。
也有专家提出,目前最可行的办法,是尽快向家长提出消费警示,让更多人走出误区,避免类似事件一再重演。成刚等专家建议,由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共同建立评价体系,对于教育培训行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比如国家教育部曾发布留学预警,对家长鉴别涉外学校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但目前,教育培训行业既没有权威机构发布的“白名单”,也没有监督部门的“黑名单”,家长只能依靠个人经验进行判断。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海淀区教委、海淀民办教育协会的协调下,有关人员正在安排聚智堂的学生复课,但截至发稿前尚未复课。(记者 赵琬微 卢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