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谈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师下企业当好学生再当老师

25.06.2015  16:27

  中新网湖北新闻6月25日电 题:高校教师下企业实习当好学生再当老师——武昌工学院校长李勇教授谈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作者:黄仁勇 曹旭峰

  6月25日,国家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专家、武昌工学院校长李勇教授在武汉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大学教师应多到工厂、企业一线带薪脱产实习锻炼,“先当好学生再来当老师”。

  记 者:武昌工学院作为一所年轻的应用型大学,办学仅10余年就在中国同类民办高校中赢得较高的知名度。您介绍一下学校的办学思路及办学理念?

  李校长:武昌工学院的创办和发展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符合中国精英化教育以后的大众化教育发展规律。今天的武昌工学院从一开始的二级学院,到独立学院再到现在的民办本科院校,已有13个年头。办学前期,经过市场调研,已意识到高等教育的现状结构性问题和市场需求的矛盾性的问题。从而明确了办学理念——要办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型大学。

  记 者: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及教学管理方面有哪些特点?

  李校长:民办大学的校长应该主抓人才培养方案,从教材、教法、教师入手。武昌工学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三次对人才培养方案作较大幅度的修改,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课程时数作了相应的调整,课程体系由原来的3个模块发展到现在的4个板块,增加了公共选修课模块,每年在公选课的投入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下同),用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效果是明显的,如武昌工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等众多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共计千余人次获奖,先后为学校捧回220多个奖项;在各类省部级比赛中先后获得212个奖项。

  记 者:请您介绍一下学校师资力量情况和科研情况。

  李校长:自办学以来,武昌工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为重点,初步形成了以培养、引进、扶持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建设综合体系,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师700余人,专职专任教师占80%以上,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

  此外,一批国内知名专家、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二级学院院长和学科带头人,学校一次性聘请了60多名来自上市公司、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的高管、技术专家担任特聘教授,师资力量居于同类高校前列。同时,要求教师下工厂,去企业,“带着问题下去,带着任务下去,带着成果回来”。

  武昌工学院是湖北的民办高校中成立科研处是最早的一个,第一年启动资金30万元。现在,武昌工学院是湖北省首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单位之一,研发的风机绿色环保,成功中标武汉地铁三号线。由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的学校会计学院科技创新团队,成为湖北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实现了湖北省民办高校零的突破。

  记 者:武昌工学院在实践教学方面投入非常大,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李校长: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 加大对实验室建设,建立了包括工程实训中心、ERP实验室、电气自动化综合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等16个大类88个实验室。建设初期,整个华中地区除武汉大学以外,就只有武昌工学院有会计实验室,前期投入180多万,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实验室。公共实验室由学校统一管理,外国语学院也有语言学习中心。

  2014年3月,教育部高校实践教学装备研究中心在学校成立,该中心是全国首批14个教育装备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之一。中心经过一年多的运行,现已开发出一套经管类软件校内实习平台,现已投入教学使用,下一步将开发工科类软件实习平台。

  记 者:请您介绍一下武昌工学院“合格+特长”的大学生素质发展模式?

  李校长:我们注重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统一。从2013年开始,学校就全面修订了优秀大学生评价体系,将大学生素质分为德育素质、学科专业素质、创新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五大类。同时,通过开展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为学生搭建特长发展的平台。此外,学校还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创新管理办法,额外投入80万资金,让50%的同学都参与到大学生创业创新中来。(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