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李伯谦带你穿越历史的过往

10.12.2014  19:30

本网讯(学生记者韩燕丽)12月7日,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谦教授做客珞珈讲坛第90讲,以独特的研究视角,带领听众回顾中国古代文明化历程,并提出了古代社会可划分为三阶段、“疑古”“变古”思潮引发考古热潮等多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李伯谦开门见山,用“三段论”将中国古代社会划分古国阶段、王国阶段和帝国阶段,让现场听众对中国古代社会有了大致的了解。他通过考古现场照片与器物史料,还原历史场景。从斧钺刀叉到金银玉石,从皑皑白骨到楼台城墙,从崇尚神权到崇尚王权、军权,李伯谦逐个介绍其中蕴藏的历史故事,细致讲解了距今6000年至5300年的古国社会、距今5300年到秦统一六国之间的王国社会,和秦朝以后形成的帝国社会。他还列举了不同阶段的代表性遗址,如大汶口遗址、良渚遗址群等。

追溯中国考古学的源头,李伯谦介绍道,20世纪初西方兴起的田野调查使得一大批外国人涌入中国开展考古调查,而中国人却没有自己独立完成的考古成果。到了五四运动后,由顾颉刚、胡适等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疑古”“变古”思潮在中国大地迅速蔓延,内外交织的研究热潮引发国人开始反思中国历史。紧随其后的河南安阳殷墟挖掘的甲骨文使整个中国为之沸腾,于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了。

谈及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化历程的感受,他说,每一历史阶段都有一种文明模式,而每一种模式内部又有多种状态,当某一个关键因素发生变化时,历史就会被改写,这叫做“偶然的可能性”。

他还提出用文化因素分析法进行考古。他认为,由多个阶段组成的中国古代文明正如人生历程一样,是曲折多样的,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需要转换方向才能通行,但最重要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畏难的勇气。从学考古到百味人生,李伯谦朴实的话语中蕴含着数不胜数的真知灼见。

讲座结束后,学生提出了许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李伯谦称赞武大学子强烈的问题意识,并给予他们醍醐灌顶的解答。校党委副书记骆郁廷为其颁发珞珈讲坛纪念牌。

李伯谦,曾出任国家“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课题“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首席科学家,参与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中国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主持过河南偃师二里头、安阳小屯殷墟、山西曲沃晋侯墓地等重要考古发掘,出版有《中国青铜器文化结构体系研究》等多部专著。近年出版著作《感悟考古》。在考古学理论方面,他提出了文化因素分析法,在考古学研究中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摄影:张洲滢   编辑:严航)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