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加大城乡交流 湖北持续为基础教育添“财”生辉
校舍大面积焕新 教师加大城乡交流 湖北持续为基础教育添“财”生辉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爱虎 通讯员 曹洪康
基础教育,牵动千家万户。
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乡村学校财政保障水平较低、长期处于低水平运转,校园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城市挤、乡村空的情况持续存在……
作为科教大省,我省基础教育取得长足进展,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地区依然存在弱项和短板。为破解难题,湖北财政坚持出实招、谋新招、亮硬招,长期坚持优先保障基础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提升。
2680余万平方米校舍焕新
建筑风格简洁大气,绿化苗木整齐有致、生机勃勃,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
曾被“吐槽”的擂鼓墩中心学校,是随州市曾都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学生1700人。2022年,通过省级安排的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补助资金支持,该校对教学楼、食堂、厕所等基础设施完成改扩建。该校教师胡剑青说:“教学楼还新装了24台空调,老师和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环境更加舒适了。”九年级学生吴琻瑜表示,要把优美的校园环境化作学习动力,争取今年中考考出好成绩。
这是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变化的一个缩影。
5月4日从省财政厅获悉,我省在中部六省率先出台对300人以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倾斜补助政策,加大公用经费保障力度,有效缓解了其运转保障压力。对现有乡村小规模学校兜底保障。以2021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为基础,省级对各地100人以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锁定,无论其人数如何减少(含减少为0),在一定过渡期均按100人核拨公用经费,解决了市县教学点撤并后公用经费补助减少的后顾之忧。该厅还通过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按照“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原则,支持各地加快补齐义务教育办学短板,持续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
据统计,近10年来,省财政筹资逾830亿元,支持各地进一步加大城乡学校保障力度,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累计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2680余万平方米、新建运动场1942万平方米、新增教育教学仪器设备75.6亿元,进一步缩小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硬件差距,为促进更公平的教育奠定了物质基础。
乡镇学校教师交流到中心城区
近年来,宜昌市夷陵区着力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通过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岗位聘用机制、教师交流机制、培养培训机制以及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基本解决了城乡、学区、学校教师配置不均、部门和学校教师管理体制不顺、教师队伍活力不足的问题。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给予高度评价:“这是一个很好的改革缩影,也是一个可喜的探索。”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为了建立一个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该厅多措并举支持教师队伍建设:
在每年筹集8.5亿元教师统招统派资金的基础上,按照每人每年2万元的标准,每年筹集资金逾千万元,支持全省各地实施“三区人才”“银龄讲学”等教师补充专项计划,进一步扩充基层教师补充渠道。
省级财政每年筹集资金4亿元,通过乡村教师工作补助、乡村骨干教师补助等渠道,按照每人每月300元、400元、600元的标准为相关教师发放补助,有效稳定了现有乡村教师队伍。
按照义务教育教师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政策,省级财政指导市县筹集资金、落实政策。
自2018年起,省财政厅会同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业务主管部门,支持各地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县管校聘”管理改革,通过职称评聘、工资待遇等向基层倾斜等方式,鼓励优秀教师在城乡间交流,将教师个人成长与城乡教育质量均衡发展关联,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为打造优质均衡教师队伍奠定政策基础。2022年,当阳市教师交流比例达到了在职教师的12.5%。
近10年来,省财政筹集资金133亿元,通过教师统招统派、教师培训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补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补助等项目,制定了城乡教师收入均衡并向农村地区教师倾斜的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制度,完善了城乡教师培训体系,建成了一定规模的乡村教师周转房,强化了教师工资政策落实,为城乡教师交流、新进教师岗位适应、提升教师社会地位等贡献了财政力量。
校园安全向来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省统筹多种项目,每年筹集资金逾百亿元,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做好校园安全工作。2020年,省级财政还专项安排1亿元,引导地方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制度建设,实现了全省中小学封闭式管理。
为满足群众由“好上学”向“上好学”转变的需求,省财政及时调整部分资金支持方向,积极支持中心城区、县城等地扩大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的入学需求。调整了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补助资金支持方向,将中央资金与省级资金打通使用,允许中心城区、县城等地使用中央与省级资金,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资源。我省于2021年出台办法,明确规定对上学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整体新建高中、新建高中教学楼项目进行奖补,最高可奖补1000万元。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