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和"学"是同源字?为一个动作的不同方向

11.12.2015  18:49
 

甲骨文,②金文,③小篆,④楷书。 图片出处《细说汉字

甲骨文,②金文,③小篆,④楷书。 图片出处《细说汉字

(海南日报)编者注:今天起,教育周刊将不定期地推出《说文解字》小专栏,讲述那些关于汉字的有趣故事,特约作者为资深的文学编辑,希望读者喜欢这个栏目,也欢迎读者就此与我们交流。

■ 王二狗

甲骨文中的“”字,很像一双手在操持着什么,有人说是在结网,有人说是在架屋,还有人说像是算筹。巫祝之事在殷商时代是重要的事情,需要严格的传习,我以为“”的字形或许是在学习巫祝之术。但无论如何,“学而时习之”就是“”的本义。到了金文中,学习的主体“”出现了,被写在了下面,“”字的字形有了今天大概的眉目。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是“觉悟”的意思,基本准确,虽然对字形的解释有商榷的余地。隶书、楷书,“”字字形基本没有太大变化。今天的简化字,是在将“”字上半部分草写楷化后得到的。

”有两个含义:“模范”和“模仿”。成为某一学说,就是成为了某一成型的理论范式,“学说”的“”就有树立模范的意味。有人树立了模范,才会有人照着模仿,模仿会了,就是学会了。“”有一个异体字“”,用来表达“树立模范,供人学习”的含义。《说文解字》收录的“”的第一字形就是“”,许慎以为“”是“”的省体。

而告诉别人学什么,怎么学,这个意义有点像是“”。

许慎说“”,就是“上所施,下所效”。“”字有一种金文的写法就很接近“”,或者说“”字在金文中,有时候被训为“”,有时候被训为“”。而且,这两个字上古的读音也差不多,即使现在,“”的旧读,仍然与“”同韵。有这么一个笑话,北方某语文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对学生说:“这个字念‘xué’,不念‘xiáo’,这是我刚学(‘xiáo’)来的。

甲骨文的“”一点也不温婉,一个刻苦学习的孩子,旁边多了一只抡着皮鞭的手。虽然现在“”的一边写成“”,但是从源头上看,“”和“”一点关系也没有。所以,读书学习的事,不是为了父母,而是扎扎实实地为了自己。所以,“棍棒底下出孝子”也不是好的教育方式。私塾先生的戒尺,旧事戏班的打戏,都是这种教育精神的写照。不过,这种棍棒和教学的认知,已经被现代教育否定了。

”和“”的分化,其实是一个动作的两个不同的方向。类似的关系还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