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内廷西部明年首开放 慈宁宫等将揭神秘面纱
作为故宫2013年古建重点修缮工程的慈宁宫花园目前已竣工,并将于明年正式对公众开放。记者 孙戉摄
至今,故宫仍然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博物院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首批拥有该称号的单位。明年,故宫内廷西部90年来有望第一次开放,慈宁宫、寿康宫这些经常出现在影视剧中的场景将首次揭开面纱。
故宫博物院有关负责人昨天透露,这片区域将在明年“十一”前整体开放,其中慈宁宫将作为雕塑馆,展出400余件宫藏雕塑,寿康宫则恢复乾隆盛世的陈设。
揭秘:“太后宫”太后不敢住
从地图上看,即将开放的区域位于紫禁城的西部,由北往南依次坐落着寿康宫、慈宁宫和慈宁宫花园。按照封建礼制,皇帝不能与前朝的妃嫔同居东西六宫。为安置皇太后、太妃、太嫔,明代开始建造慈宁宫。
到了清代,这里成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住所,太妃等人随居。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慈宁宫的兴盛时期,当时的孝庄文皇后、孝圣宪皇后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由于这些贵妇们有的是时间,因此这片“女性世界”里花园多、祠堂多。
相传,慈宁宫还曾经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清朝的历任太后往往不敢住进这座“太后宫”。这主要是因为清代最有影响的一位女性——孝庄皇太后曾在慈宁宫居住至去世。此后的太后、太妃们都觉得自己的身份有点儿“压”不住。慈宁宫虽然身份显赫,然而近年来一直承担着故宫库房的功能,储藏着各类杂物,从未对外开放过。
现场:咸若馆接受“正骨术”
等级森严的清王朝,用一道隆宗门隔开了前朝和西部区域。门的一侧,客流如织,暑期平均每天有近9万人次从这里经过;另一侧,一片开阔的石板路,一道南北横亘的红墙挡住视线,金色的琉璃瓦屋顶探出来。偶尔会有一两名故宫的工作人员沿着墙根匆匆走过。
绕到红墙另一侧,还有一道东西纵深的墙,一边是慈宁宫花园,一边是宫殿建筑区。在花园区,偶闻几声鸟语,古树参天,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故宫专家介绍,这里始建于明代,清乾隆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是太后的专属花园。除了古松柏、梧桐、玉兰外,花园中间的牡丹台当时还密植牡丹、芍药,每到5月花开时会呈现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的盛景。
2011年,这里启动修缮,今年年初才竣工。“修缮过程本着最小干预的原则,一切都采用古法,修旧如旧。”工程管理处高级工程师尚国华举了个例子,咸若馆前抱厦的4根柱子均出现了向外倾斜的情况,外斜幅度达到8厘米。经过探查,这些柱子算是“承重墙”,因此必须做矫正手术。
最简单的办法是拆墙扶正,但是经过专家反复研讨,最终决定不进行落地大修,而是采用巧妙的方法将柱子拨正。“这个过程要是讲起来得说上一天一宿。”尚国华说,“故宫每一处古建筑的修缮过程都是如此精益求精。”
规划:雍正泥塑彩像有望亮相
明年“十一”之前,故宫这片内廷西部区域将对外开放。慈宁宫将作为雕塑馆,展出各类雕塑文物;寿康宫和慈宁宫花园将恢复乾隆盛世时的模样。届时,紫禁城的开放面积将从目前的52%扩大到65%左右。
这些区域的展览设计正在推进。慈宁宫里预计将展出400余件文物,其中有91件都是国宝级。比如曾访问过台北故宫的一尊“清泥塑彩绘雍正像”有望展出。这尊泥塑彩像是这位“四爷”还是皇子时,身着青色团云纹对襟衣的写实之作,甚至连唇上稀稀松松的几根胡须都清晰可辨。
目前,故宫的雕塑藏品中,既有皇宫旧藏,也有近年来考古发掘的文物,还有一些文博单位的调拨品以及社会捐赠品。今后,这些展览都将陆续推出。
寿康宫是乾隆为其生母“孝圣宪皇后”修建的寝宫。专家根据《清史稿》、《内务府陈设档》、《啸亭杂录》等清宫档案,最终将恢复当年作为太后寝宫时的样子。众所周知,乾隆是位孝子,好东西都会先想到母亲。因此观众将在这里观赏到不少奇珍异宝,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佛教文物。
追访:故宫开放面积将超80%
目前,故宫是世界上惟一一座年接待观众数量超过一千万人次的博物院。持续走高、分布不均的客流带来的压力,让近600岁的紫禁城难以承受。
扩大开放面积成为疏散客流的方法之一。除了即将开放的西部区域外,午门雁翅楼和端门城楼、东华门城墙、宝蕴楼等项目也将于明年陆续面向公众开放。
故宫有关负责人介绍,本着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信息的原则,自2002年开始故宫的修缮工程陆续启动。去年重点项目工程开工9项,其中慈宁宫花园修缮工程、东华门修缮工程等竣工,午门雁翅楼古建筑群维修工程开工。今年有7项工程陆续开工。随着这些工程的陆续完工,未来故宫将有80%至90%的面积对外开放,即使是对现代化的博物馆而言,这样的开放比例也属于较高水平。(北京日报 刘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