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加码 中国供应链建设全面升级
美国东部时间9月20日,在国内以阿里系快递公司为人所知晓的百世集团,以中国智能供应链服务供应商的形象正式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接受全球投资者的检验。显然,百世集团为自己寻找到了一个更加符合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也更加富有想象空间的定位坐标。
其实,百世的“自我升级”仅仅是中国在制造流通多领域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案例之一。在供应链已发展到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的智慧供应链新阶段,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对我国智慧供应链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作出了详细部署。这份具有顶层设计意义的文件无疑给我国方兴未艾的供应链创新探索再添了一把柴。
构建全球供应链成为重要任务
智慧的供应链到底能够带来什么?除了从促进产业组织方式、商业模式和政府治理方式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几个宏观经济维度给予阐释外,《意见》还特别指出,智慧供应链是中国引领全球化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推进供应链全球布局,加强与伙伴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共赢,有利于我国企业更深更广融入全球供给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落地,打造全球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建立基于供应链的全球贸易新规则,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保障我国资源能源安全和产业安全。
正是基于这一层意义,《意见》将努力构建全球供应链列为供应链建设的6大重点任务之一,提出的具体目标包括:一是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加强交通枢纽、物流通道、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鼓励企业深化对外投资合作,设立境外分销和服务网络、物流配送中心、海外仓等,建立本地化的供应链体系。二是提高全球供应链安全水平。鼓励企业建立重要资源和产品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同时制定和实施国家供应链安全计划,提升全球供应链风险防控能力。三是要参与全球供应链规则制定。在人员流动、资格互认、标准互通、认可认证、知识产权等方面加强与主要贸易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磋商与合作,推动建立有利于完善供应链利益联结机制的全球经贸新规则。《意见》明确上述所有这些目标都将由商务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将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试点
针对供应链建设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供应链发展新技术和新模式,基本形成覆盖我国重点产业的智慧供应链体系。供应链在促进降本增效、供需匹配和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显著增强,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同时还要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重点产业的供应链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中国成为全球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重要中心。
那么重点产业应该如何对其供应链进行智慧化改造?针对这一问题,《意见》在重点任务部分给出了分类指导的具体方案,农业领域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业领域是促进制造协同化、服务化、智能化。近年来,流通领域的供应链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对于一系列创新举措,《意见》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例如应用供应链理念和技术,大力发展智慧商店、智慧商圈、智慧物流,提升流通供应链智能化水平;鼓励批发、零售、物流企业整合供应链资源,构建采购、分销、仓储、配送供应链协同平台;鼓励住宿、餐饮、养老、文化、体育、旅游等行业建设供应链综合服务和交易平台,完善供应链体系,提升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鼓励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准确及时传导需求信息,实现需求、库存和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等一批示范工程,提高供给质量;引导传统流通企业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大力培育新型供应链服务企业;推动建立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拓展质量管理、追溯服务、金融服务、研发设计等功能,提供采购执行、物流服务、分销执行、融资结算、商检报关等一体化服务。《意见》同时提出加快我国智慧供应链建设的六条保障措施,除了营造良好的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政策环境、加强供应链信用和监管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培养多层次供应链人才、加强供应链行业组织建设外,还明确将由商务部等部委共同组织,积极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试点,鼓励试点城市制定供应链发展的支持政策,完善本地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此外,推进供应链标准体系建设也得到重视,列入保障措施之一。不仅要加快制定供应链产品信息、数据采集、指标口径、交换接口、数据交易等关键共性标准,加强行业间数据信息标准的兼容,促进供应链数据高效传输和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