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建议 建设武汉全国碳市场中心
湖北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张辉、江卉)以住鄂全国政协委员李长安为第一提案人,丁烈云、刘惠好、郑军、杨占秋、胡树华、黄利鸣、韩爱萍、舒心联名的一份提案,建议建设武汉全国碳市场中心,从政策和资金层面支撑实体经济低碳转型发展,实现“中部绿色崛起”,助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
委员们认为,湖北经济发展已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在经济发展、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面临的问题,颇具典型性和普遍性。通过市场化工具,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为全国碳市场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示范。
委员们列举了建设武汉全国碳市场中心的可行性:中部地区是我国碳金融市场天然的资金洼地,为“中部绿色崛起”提供充足资金支持;湖北武汉已初具全国碳市场中心(包括碳交易中心、碳定价中心、碳金融中心等)雏形;武汉建设全国碳金融市场中心软硬件基础最好等。
委员们建议,从国家层面明确武汉碳市场的中心地位,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浪费;将“中国碳排放权登记管理有限公司”落户武汉;加大对碳金融创新政策支持力度,扶持碳金融衍生产业发展;尽快打通外资入市通道,支持与国际碳市场接轨,增强我国在国际碳交易的定价和议价能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力争中心落子武汉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辉 江卉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作为绿色金融的一种,我省碳排放交易已开市近3年。
目前,湖北碳交易市场各项主要指标均位居全国首位,已成为全国最大、全球第二大碳市场,二级市场总成交量、总成交额、日均成交量等仅次于欧盟碳市场。武汉已从全国7家碳交易试点中脱颖而出,如何力争全国碳市场中心落子于斯?住鄂全国政协委员纷纷建言——
全球第二大碳市实至还需名归
企业通过节能改造,提高机组效率,能耗大大下降。节约下来的排放量,在碳市场上卖出,企业获得收益。
“在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这样的‘买卖’每天都在上演。”李长安委员介绍,碳交易是一种用市场方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机制,通过让排碳“有价”,倒逼企业节能减排,还可为欠发达地区低碳发展、转型发展和生态补偿提供资金,带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是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全国7家、中部唯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李长安委员介绍,根据国务院《“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今年将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他列举一组数据,截至去年12月31日,湖北二级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2.93亿吨,总交易额69.43亿元,分别占全国78%和82%,主要指标均居全国第一,碳金融创新的数量、种类和规模也遥遥领先。
他自豪地说,全国90%的碳金融、碳中介机构与武汉碳市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碳金融市场服务网络能覆盖全国市县一级,湖北已初步形成碳交易中心、碳定价中心和碳金融中心雏形。全球第二大碳市,实至更需名归,应赋予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功能。
基础强 优势大 风险可控
杨占秋委员认为,各地为争取碳市场中心地位竞争激烈,但各地单一碳市场成交量没有超过全国碳市场比重的1%,长此以往,恐将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抬高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运行成本。
“建设全国碳金融市场中心,湖北的软硬件基础最好。”胡树华委员表示,国家碳交易试点为武汉锻炼了一支碳金融市场运营管理团队,培育了一批国内知名的研究专家和团队。此外,5万平方米的全国碳金融市场聚集区“碳汇大厦”正在建设,部分机构已在武汉设立分支机构,金融集聚效应初显。
黄利鸣委员介绍,国家正在筹建碳排放权登记结算专业运营机构——中国碳排放权登记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碳登”)。目前湖北正负责牵头中碳登筹建工作,已起草可研报告和技术方案,初选了运行和维护主副数据中心的建设场地。他认为,湖北有强大的软硬件基础和实践优势,从国家层面统筹考虑,是让中碳登落户湖北武汉的时候了。
委员们建议,在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国际资本进入我国碳金融市场,扩大我国碳金融市场规模,加速我国碳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
激发全民参与构建绿色生态
“湖北要打造全国碳市场中心,全民参与必不可少。”李长安委员介绍,在国外碳金融发展较好地区,碳基金和碳资管计划等产品都是个人参加碳市场的合适选择。
我国也有成功实践。去年8月,蚂蚁金服对旗下支付宝平台的4.5亿用户全面上线个人碳账户“蚂蚁森林”。用户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煤、网络购票等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将被计算为虚拟的“能量”,用来在手机里养大一棵棵虚拟树,长成后由蚂蚁金服种下一棵真树,以培养和激励用户的低碳环保行为。目前,用户在蚂蚁森林累计种虚拟树超过111万棵。
李长安委员建议,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个人碳产品的开发,借鉴“蚂蚁森林”模式,让绿色生活可衡量,让低碳生活可感知,激发全民参与构建绿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