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为市场添活力 98.3%的公众表示总体满意
图为:武汉市洪山区行政审批局政务大厅一角。(田悦、陈晓平)
新年伊始,湖北省“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收获优异成绩单:省人大常委会委托地方人大对全省“放管服”改革开展问卷调查,98.3%的公众对这项工作总体满意。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持续下行压力,我省经济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有关专家认为,“放管服”等改革,是持续推进我省经济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之一。
行政审批再提速
取消调整行政职权194项
元旦节后上班,武汉某健身公司迎来两位印度籍教练。说起为两位教练办《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证》,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刘敏直感叹“方便”。
我省实现34个省级行政审批职能部门网上审批全覆盖,80%审批事项和办件网上办理。刘敏不用抱着厚厚的材料跑路,直接在网上申请,通过审核后,她再到省人社厅行政服务大厅核验原件,几分钟后,就领到所需证件。
2016年,我省重点围绕“合法不合理”问题,对各地各部门现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再论证、再清理,取消、下放、调整省级行政审批等事项194项,现保留265项,并将涉及我省的56项报建项目审批事项减为39项。同时,完善投资项目“一口受理、同步办理、限时办结、互抄互告、信息公开”联合审批,在武汉、襄阳、荆门等地组建行政审批局,探索“一枚印章管审批”。
“通过网上审批、并联审批、集中审批等措施,全省审批提速40%以上”,省编办(省审改办)分管负责同志说。
去年年初,武汉海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正参加一个重要竞标,恰好竞标必备材料《药品生产许可证》面临换证。按惯例,这个证审核周期长,一时难以拿到。公司副总经理李汝霖非常着急:“一个招标,几年才一次。一旦错过,意味失去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收入。”没想到,这次换证非常便捷,全部网上提交材料、网上公示。招标截止的前两天,他们拿到了新证。“提速帮了我们大忙呀!”李汝霖赞不绝口。
事后监管不放松
确定省级随机抽查事项255项
“放”和“管”是激发市场活力的两大动力。如何做到放而不乱、活而有序?
省编办(省审改办)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事中事后监管是“放管服”的重要方面,“‘管’得好就能‘放’得更彻底,‘管’得不好‘放’就受到限制。”
根据国务院要求,我省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监管,确定省级43个部门随机抽查事项255项,在省质监、安监、工商、环保、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开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试点。
省工商局推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建设。江陵县一企业因关联企业未申报2013、2014年度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直接影响了上市进程。五峰一知名茶叶企业因违反广告法受到行政处罚,省总工会审核时发现,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擦肩而过。
进一步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我省编制市县两级通用权力清单,确定市(州)级政府部门通用权力事项3737项,县(市、区)级通用权力事项4115项;建立省级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完成20多家省直部门200余项行政职权事项的修改完善工作;乡镇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工作将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
斩断“红顶中介”利益链
搭建审批服务网上超市
不断简政放权,为何企业和老百姓获得感还不够?“中介是一个顽疾”,省编办(省审改办)分管负责同志坦言。
社会上流行这样一句话,“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说的就是“红顶中介”,通过形形色色的手续、关卡、资质、认证,蚕食着行政审批改革的红利。“有形的手”清理丛生乱象——
去年8月,全省“红顶中介”专项检查迎来“第二季”。省编办(省审改办)对外公布监督方式,向全社会征集线索,会同省纪委、检察院、民政厅、审计厅、工商局、物价局组建检查组,在全省教育、交通运输、水利、质监、人防、食品药品监管六大系统和所有市州,彻查“红顶中介”,并对2015年检查过的住建、国土、安监、环保、消防、农业六大行业“回头看”。专项检查共查出180多个问题,全部移交纪委监察部门予以核实处理。
一个清单,一个平台,一个办法,培育“无形的手”发挥作用——
推行中介服务清单化管理,我省编制并公开省级取消、暂保留、初审转报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3个清单,取消25项中介服务事项。仅保留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中介服务事项130多项。没上清单的中介服务事项,即属违规中介。
在全国率先搭建并试运行全省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网( http://www.hbzjfw.gov.cn/imng/icity ),1500多家中介机构已入驻。该网站培训工作即将启动。届时,项目业主可以像网络购物一样,通过办理事项名称等关键词,检索对口中介机构,根据收费、评价等,自主选择服务。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管理办法也在起草中,将彻底终结过去中介机构无人管理状态,促进公平竞争、良性发展。(陈会君、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