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零食不只是说说 良品铺子工厂溯源实录
【编者按】
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号称“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企盼能咬断食品安全问题这个“硬骨头”。
严控食品安全,这与只做“放心零食”的良品铺子不谋而合。然而,放心不是一句口号,喊喊而已。连日来,记者走进良时品铺子的多家原料基地、工厂、仓库、门店,里里外外仔仔细细探究了一番。
【诏安富硒梅蜚声海内外】
福建漳州诏安县,四面环山,满山葱郁。这里,被誉为“青梅之乡”,家家户户种青梅。
从武汉坐飞机到厦门,转火车到诏安,再坐大巴到诏安县太平镇,换了三趟交通工具,终于来到工厂,该工厂除了给良品铺子供货,它每年还向对食品品质要求最为严格的日本等国出口梅饼。
青梅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地方,光照条件好,有充足的水源。已经有近千年青梅种植历史的诏安,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平均降雨量为1700mm,气候在21°左右,是种植青梅的最佳地区。诏安青梅具有果大、皮薄、肉厚、核小、质脆细、汁多、酸度高、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等特征。诏安县地质土壤表层含有丰富的硒元素,具有抗癌的功效。
而在诏安,最好的梅饼原料青梅产自红星乡,距离工厂只有5分钟车程。工厂自有梅林近一万亩,收成好的时候,一年可以产青梅8000吨,可满足生产所需。
红星乡产出的青梅,腌制过程中只需要加适量的食盐,保质期就能达到12个月以上,品质超过日本盛行的南高梅。
【青梅落地海盐登场】
对于诏安人来说,青梅就是他们的全部。4月中旬到5月上旬,是家家户户最忙碌的时候,青梅采收就在这几天。
梅子树不是很高,密密麻麻的梅子林,需要猫着腰穿行其中。
采梅女阿秀,今年22岁,她介绍,眼前这片梅林的梅子是青梅的一种,因为果蒂两旁有两团红晕,像极了少女涂了胭脂后的脸蛋,被当地人称为胭脂梅。
这种梅子酸度高,核小,皮薄,肉厚,很适合做梅饼。一棵10年树龄的梅子树,将近可以产100斤梅子。
稍微高点的地方,工人们会在地上铺上一层布,用竹竿敲打着,梅子就会噼里啪啦的纷纷落在布上。
当天收的梅子必须当天进行腌制,梅子娇贵,放个一两天就熟了,必须马上腌制保存。
在诏安人的饮食生活中,无处不在:海鲜的时候,放一两颗进去,能去除海鲜的腥味;将收下的新鲜青梅煮水泡水喝,或是腌制个一两坛,给家里的小孩解馋,吃完饭来个一两颗促进消化。
4月是收获的季节,更是一年辛苦的成果。好的土壤和气候环境,更需要培植人员的细心呵护。按时修剪枝叶,除草,施肥,杀虫。12月漫山遍野的粉白色梅花开了,煞是好看,培植人员就要开始保花作业,施有机化肥,到了3月中旬,青梅慢慢长了出来,就要进行“保果作业”。青梅属于喜光照植物,及时进行修剪、整形,有利于形成自然开心形树冠和促进树冠通风透光。每年采果后,要覆盖上一层新土,保护新根的生长。
【60个监测项目确保水安全】
好的原料只是放心产品的第一道关。
“有些工厂的梅子被送去检验,重金属超标,却找不着原因,其实就是因为地表水污染导致的。”工厂负责人说,青梅的加工过程,例如腌制、脱盐、清洗等多道工序都要用到水。“原料过关还不够,和青梅相关的都要把控到位才行。
2014年,为了保证水质安全,工厂投入近100万请专业的监测研究所对水质进行监测。“国家标准是监测20项,我们的这个监测项目达50、60项,而且每半年监测一次。”
为此,工厂专门打了5口井,用深井水进行作业,“我们平时喝的,洗澡都是用这种水”。
记者在检验报告中可以看到,由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疫检验技术中心检查的36项均为合格;农残检验报告共检验了517项。
除了把控水质问题外,白糖、海盐等辅料也要求监测,不合格的就退货,一票否决。
【四次筛选达到出口标准】
吃过良品铺子梅饼的消费者会发现,一小袋十几粒梅饼,每颗梅饼的大小、外形几乎都一样,口感软糯,酸甜度正合适。原来,在良品铺子的六层品质把关之前,这家供应商也有自己的品质把控标准。
首先,采摘下来的新鲜果子大小不一,工厂将其分为s、m、l、2l、3l这5个等级。被良品铺子选用的是l和2l号,大小合适,口感最好。
其次,腌渍后的青梅压成软软的梅饼肉后,外形破损,有斑点、果胶或是有杂质的梅子,也会被剔除在外。
剩下来的梅子还需要经过紫外线光谱机器,检查里面是否含有重金属、树枝、沙子或是铁屑等异物。
过了以上几道关卡的梅子,才是您看到的良品铺子青梅。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青海新闻网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