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数量管制才谈得上改革
浙江义乌因为率先启动出租车改革,最近受到全国关注。本月该市出台《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工作方案》,试图对出租车业来一次“彻底改革”,具体举措包括放开出租车经营权和数量管控、取消营运权有偿使用费、逐步放弃政府定价权等。同时,《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公布,出租车改革名列清单中,今年国家将出台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指导意见。
旧模式走到头
若把义乌的改革和发改委的《意见》联系起来看,出租车行业的确有点“山雨欲来”的味道。自今年以来,国家层面的改革动作一直引人关注,全国两会期间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就曾表示,出租车改革已到了关键时期。到4月份,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表示,已经形成了出租车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在征求相关部门和各方面的意见,一旦各方面的意见收集整理完毕以后,将会适时征求社会的意见,以便达成最大的共识。
无论意见需要收集整理多么久,起码有个基本的共识是,旧的出租车管理运营模式已经走到头,再不改变,就将逆潮流而动。那么该如何搬动这块顽固的大石头呢?用义乌市运管局局长周荣兴的话来说,就是先 “要打破既得利益格局……我们先选择向政府自身开刀,打破政府部门在出租车行业的既得利益。”
说穿了,旧模式是由行政之手在主导、推动和维护。要改革,先要限制这只手的权力冲动。
垄断经营必须破除
如今互联网打车软件对出租车行业的冲击很大,很多地方的行政管理部门各有应对。比如广州查封了优步,然后自己搞了一个“如约”的软件,这是典型的“你搞就违法,我搞才正当”的干预市场行为;而在北京,专车运营模式被宣布不合法。这些国内主要城市应对新技术的办法,要么是封杀,要么是不承认,可见阻力之大。
但问题是,互联网叫车的兴起并不是传统出租车的终结者,而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早在之前,出租车行业长期垄断经营就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有媒体总结了三宗罪:一是车辆数量严控,不顾市场需求增长;二是定价全靠政府调整;三是出租车公司管理成本长期一笔乱账。这三宗罪的长期存在,让市民打车难,让的士司机辛苦却赚不到钱,只让垄断经营的人发了财。如此畸形的市场管控,怎能一再维持下去?行政垄断,必须破除。
从放开数量限制开始
义乌打算放开出租车数量限制,据说是因为当地数量庞大的黑车管都管不过来。而放开数量限制,则是打破行业行政垄断的第一步。
试想,任何一个人或机构说自己能够精确地测量出一个城市每天有多少人需要打车,是一件多么荒唐的事情。这种全知全能的自负,并没有任何根据,随后不断增加出租车数量,同样出于臆想。在一个不能自由进出的市场中,是谈不上供需平衡的。正因为这样,义乌才决定“2018年后不再管控出租车数量,完全由市场决定数量的多少”。今后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对各出租车公司服务质量等情况进行监管,根据投诉、安全标准、社会满意度、乘客评价、实载率等,对公司进行考核”。这个定位,如果不是“画大饼”并落实到位,应该值得我们期待。(林坤)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