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特稿】改革对接民生冷暖 夯实百姓“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新年致辞中指出,“2015年,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回首刚刚过去的这一年,这份获得感来之不易: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措施确立了我国全面发展的顶层设计,一步步推动改革前行的脚步踏石留印,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了出来。今天的《年终特稿》播出《改革对接民生冷暖 夯实百姓“获得感”》。
眼下,抢购2016年春运火车票成为了每一个在外务工人员的头等大事。在江西南昌工作的浙江人朱敏勤却碰到一件麻烦事,他的身份证过期了!
麻烦的“终结者”是2015年八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的一项措施,就是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在这个政策框架下,江西和浙江两省从2015年11月开始试点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在派出所走完身份核对程序后,朱敏勤不久就能拿到新的身份证了。
而对于更多的百姓来说,2015年,也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开始。
2015年2月,居住证制度扩展到全国两个省(江苏、安徽)及62个城市。有了这张证,非户籍人口可以更多享有户籍人口拥有的权利,在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等方面获得同等实惠。
积分落户政策进一步明确指标体系,成为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3000万常住外来人口的新选择。
就在2015年最后一个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又为“户口”的事再度“发声”,将全面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
未来,当户口不再成为人员自由流动的“羁绊”,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消除,城乡居民都可以共享发展的成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5年,党和国家为了这个奋斗目标所做的努力正在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
要“二孩”还是要工作?这曾经是很多家庭面临的一道非此即彼的单选题。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从今年开始,独生子女政策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全国9000多万目标生育人群有了更多选择。
目前,各地都在想办法推进生育服务改革,四川开设再生育联合门诊,专门为准备生育二胎的夫妇服务。河南率先推出七证合一,一张服务证整合了生孩子需要办理的十几项手续。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出的要求。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正在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15年,按照人均每年40元的标准,中央财政把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费直接拨给社区和乡村卫生服务机构。重庆农民曾祥模就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私人医生”。医生为他建立了健康档案,还会定期家访,身体有什么不舒服,随时都可以给医生打电话。
2015年,医疗改革也在不断提速,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大幅度增加到100个城市。有3077家县级公立医院和446家城市公立医院取消全部药品加成,以药养医渐渐成为历史。
2015,改革之树正在结成果实,每一个人,都从改革中触摸到“获得感”的实质。
在江西九江,上初二的黄晓终于结束了留守生活,跟打工的父母进城上了学。
而在河南濮阳,进城务工快10年的农民陈九选,终于在城里买了自己的商品房。
新的一年,改革的车轮继续行进,百姓的“获得感”将更加沉甸甸。
今年,居住证制度在全国实行,两亿多流动人口将在居住地享受六项基本公共服务和七项便利。
今年,中央财政补助公立医院改革资金98.04亿元,进一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今年起,全国77%的县,21.8万所学校的义务教育条件将得到改善,330万乡村教师全面涨薪。
今年起,精准扶贫全面展开,我国将力争年均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2016年,当我们分享改革成果时,也将化身改革的推动力,前行追寻最鲜活、最深刻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