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计划4年改造棚户区80万户 投资超2100亿元

04.11.2014  20:01

  湖北日报讯 记者林建伟 通讯员何三林 高鑫

  承载着保民生、振经济重任,棚户区改造攻坚战已打响。

  在多次部署棚户区改造任务后,8月,国务院再度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扎实推进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

  楚山汉水,一个个棚户区改造项目紧锣密鼓展开,武汉市汉正街,黄石市十三排,襄阳市向阳路……棚户区改造让老百姓分享改革红利。作为支持棚户区改造的主力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以开发性金融的独特功能和定位,助力棚户区改造提速。

   4年改造80万户,总投资2100亿元

  眼下,武汉市青山棚户区二期改造项目,已进入地面基础工程施工。按照省政府部署,湖北省今年总计开建保障房45万余套,改造棚户区37.44万户。

  棚户区散落在湖北省各地,成因多种,相当一部分是为支援国家建设,“边生产、边建设,先生产、后生活”原则指导下的历史欠账。

  经过时代变迁,棚户区里居住的多是老弱病残、下岗职工和无业人员。棚户区改造成为基层困难群众最真实、最迫切的愿望。

  让老百姓从忧居到宜居,党中央、国务院和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最温暖的回应。2008年,中央出台扩大内需十项措施,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主要内容启动。2013年7月出台《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2013年至2017年改造城市棚户区1000万户。

   湖北省计划在此期间内改造棚户区80万户以上,投资超过2100亿元,涉及资源枯竭型城市、独立工矿、三线企业集中地区的棚户区。省住建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湖北省新开工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28.75万套,基本建成10.98万套,分配入住6.54万套,共投资379亿元。

   保民生振经济,棚户区改造被寄予厚望

  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棚户区改造兼具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多项功能,已成为“精准发力、定点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黄石市金广厦项目,中国首个棚户区改造的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夫妇俩同为68岁的张隆华和刘桂荣,年初搬到金广厦,住进了一套两房一厅72.9平方米的住房。“有电梯、空调,房子干净,小区绿化漂亮……”刘桂荣一一细数,乐得合不拢嘴。

  老两口以前住的“十三排”,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是煤矿为解决职工住宿盖起的十三排红砖瓦房。“车进十三排,进去出不来;晴天打雨伞,雨天穿套鞋;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成为十三排真实写照。

  “做梦也没想到能住这么好的房子,感谢党和政府照顾。”采访中,刘桂荣多次表达感激。

  受益的不仅仅是刘桂荣一家。金广厦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建房4644套,其中配套建设廉租房1004套、共有产权公租房800套,其余为棚户区改造还建房。

  在武汉,全国最大棚户区——武汉青山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展顺利,3000多户居民已搬入临江港湾小区,5000余户居民在青宜居选定了满意新房。

  在武汉大学教授曾国安看来,棚户区改造一方面改善居住条件、化解社会矛盾,另一方面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就业。“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处于关键期,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地方保增长缺少抓手,棚户区改造带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他表示,湖北省80万套棚户区改造将带动基础设施、建筑材料等行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