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水文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上善若水 砺志笃行

04.01.2019  21:50

通讯员:孟勇、安日辉

教育部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工作评审结果日前揭晓,水利水电学院水文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资源和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类2016级博士研究生党支部入选。湖北省仅有8个党支部入选。

水利水电学院水文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成立于2005年9月,现有成员55人。13年来,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制度创新、典型引路和辐射带动,逐渐打造出一支经验丰富、努力向上、具有较强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集体,书写了“不忘初心,青春建功”的壮丽篇章。

支部成员“多点开花”,近三年获评国家级奖项21项,省级奖项11项,校级奖项132项,奖项覆盖科研、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及志愿服务等众多领域。由于成绩突出,支部曾于2016年获评湖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制度创新,全环节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一个团队的优秀,首先要归功于制度的先进。刚开始,支部人数众多,分散于5个实验室。“要想将这么多学生统一管理并充分调动,我们要在每个实验室分设管理者,并制定统一的签到制度。”前支部书记谢艾利介绍,他们将支部依托实验室纵向设置,将硕士、博士统一纳入管理,并形成了有效的实验室学生主任责任制、周签打卡制、安全卫生责任制、学术不端零容忍制等。

党员的培养培优是重中之重,“我们要知道身在何处,才能知道去往何方。”这样的信念引导支部坚持将理论学习放在首位,深入贯彻落实“三会一课”,规范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监督。

如何将一套复杂的培养流程安排的生动,又不失审查的严格性?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支部着手开展工作制度的创新,逐步形成一套广泛教育、重点培养、择优发展的“三步走”足迹成长的特色发展模式,采用足迹卡打分制对支部全员进行综合评价,定期统计公示;建立“点对点”帮助制度,根据积极分子学习和生活的特点,一对一指定党员联系帮扶,提升党员联系培养的针对性;实行发展党员预审制,严把党员培养每个关口,每一名发展的新党员都需完成“三个一”,即一次理论学习交流、一次会议记录、一次通讯稿;推行预备党员公开承诺制,到期转正需兑现承诺,党员成长过程更加量化。

今年刚刚转为正式党员的2016级博士生潘正可说:“在一年的预备期中,我多次参与党的理论学习,在组织生活会上,师兄师姐们给了我很多有用的建议,我的努力方向更加明确,也更清楚了身为一名正式党员所要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典型示范,多领域先锋模范作用凸显

榜样,是成员的灯塔,照耀前行之路。为了更好发挥身边优秀党员的示范作用,发挥榜样力量。支部注重树立、宣传、推广研究生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形成了浓厚的创先争优风气。理论武装,高仕达、李赫先后入选校十九大精神博士宣讲团,带头宣传学习时政理论;弘扬学术,杨光、李立平等主讲“弘禹论坛”;立足国际,冯茂源、桂梓玲等多位党员出国交流学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勤学务实,闫磊、谢艾利等多人次荣获国家奖学金;红色传承,“红军后人”刘章君组织支部进行红色传统革命教育。

水利人”“实践者”“创客”这三个标签诠释了党员尹家波博士的多重角色。他是中美青年领袖百人会英才奖获得者,领衔42项国家专利,创办武汉润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获得百万“风投”,今年10月还在国际权威杂志《自然·通讯》上发表文章。他多次在组织生活会上发表精彩言论,传授学术经验,分享处事之道。

矢志笃行显青年担当”,这是对2017级博士研究生高仕达的最好印证。他曾任武汉大学社团指导中心主任、武汉大学研究生会博士生分会主席,先后获得“雷军奖学金”、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本科毕业,他毅然选择赴新疆支教,获评团中央“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新疆优秀志愿者。作为武汉大学代表,他在北大师生交流会上畅谈青年梦想,其言论登上《人民日报》。

带动辐射,大平台多元服务共享成才

支部坚持规范提质、服务同学的理念,以党建促德育,以党建促科研,以支部带全面,以党员带全体。服务自我,薪火相传。学术交流,发扬支部“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就业指导,为支部成员在就业之路上增添经验;心理关怀,及时帮扶困难同学,从源头上保证党组织的健康活力。服务院校,辐射带动。

高仕达在新生典礼上分享个人经历,寄语新生需全面成才;谢艾利在联席会上分享党建工作经验,为学院党建工作助力。服务社会,实现价值。捐书送暖,为贫困山区的孩子送去知识;关怀老兵,捐赠款至铁血老兵公益基金;新疆支教,为西部建设贡献力量;创新就业,为行业输送专业人才。

支部在活动中广泛征求意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支部党日活动入选武汉大学“头雁一期训练营”的情景教学模拟环节,以94%以上的观众满意度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支部三年来囊括学院党日活动风采大赛一等奖、学院“羽林争霸”羽毛球赛,篮球赛一等奖……各项活动都成了支部的宝贵舞台,排演中成员们互相熟识,共同努力,默契度越练越高,凝聚力越聚越强。

支部还积极搭建新媒体平台,建设“互联网+”支部,通过微博、微信、个体账号“武小文”等沟通渠道,发挥新媒体便捷、快速、高效的优势,将理论学习与互联网+深入融合,定期转发前沿的党建理论和时政要闻,推送特色活动,分享学术前沿知识,保证党员沟通效率,提高支部凝聚力。这种线上互动模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提高了成员参与积极性。“你好,旧时光”——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系列推送获院级公众号推送转发,党日活动微博话题“温暖老兵爱在路上”阅读人数达6.7万,讨论人数达147,话题排到公益话题榜第85名。

荣誉是激励,更是鞭策。我们将以此为新起点,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助力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现任支部书记安日辉说。

(编辑:张岱)


【党建样板支部】土建学院:“五项工程”打造支部“尖兵”
通讯员:余娟 荣获武汉大学“珞珈红色文化节”武汉大学
【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在马言马 一马当先
通讯员:杨辉 从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的“A+”,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