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援疆增"造血功能" 湖北推进产业援助博尔塔拉州

25.09.2015  12:43

  博州金三角工业园区,由湖北孝感孝棉实业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的年产20万锭博州孝棉项目正在紧张施工。

  新疆建设兵团第五师双河市荆楚工业园里,由宜昌三峡新材与第五师联合成立新疆普耀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500T/D低辐射节能镀膜玻璃生产线不停运转。

  五台工业园内,宜昌九州方园投资建设的博乐光伏电站一期30MW项目已全部建成,今年6月底又已开工建设了新一期6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

  温泉县城,由昭君故里酒业投资建厂生产的“疆派”系列酒,在今年中秋节前已进入博州各大超市及卖场。

  “4年多来,我们湖北通过实施产业援疆、项目援疆战略,在博州、五师双河市落地的企业已有50家,完成投资65.5亿元,创造就业岗位3700多个。”9月13日,博州党委副书记,我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党组书记、总指挥施真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仲秋时节,在广袤的博州大地,在辽阔的北疆草原,湖北人用长江之水的激情,用荆楚大地的胸怀,正在西域边疆大地上书写着产业援疆的豪迈之情。

   兴建园区,打造企业进疆平台

  由湖北建海集团与中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0亿元的冷链物流项目,位于五师荆楚工业园内。9月14日,记者走进占地千亩的工地,现场一片繁忙,到处都是紧张施工的情景。总经理周平因为事务繁忙摔断了大腿,坐在轮椅上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这个工业园区面积大,基础设施完善,水电道路畅通,非常适合我们这样的企业发展。”“实施产业援疆,必须为企业进疆搭建宽阔的舞台。”我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党组副书记、副总指挥,五师双河市党委常委、副师长曾向阳介绍。

  在机遇面前,鄂博两地形成共识: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坚持“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统筹规划产业布局,科学定位园区功能,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园区承载能力。

  2012年,湖北与博州联手,在五台区域规划建设了以石灰石等非金属优势资源精深加工及配套产业为特色的产业园区。

  从此,博州第一个工业园区——五台工业园区(湖北工业园)在新疆西部悄然诞生。

  随后,五师荆楚工业园、博州金三角工业园相继建成。这些工业园,成为了博州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产业集聚和承接湖北省产业援疆项目的重要平台。

  行进博州各地,记者接触了许多博州人。谈及援疆话题,他们谈得最多的就是产业援疆。他们比较共同的看法是,产业援疆不仅仅是给新疆引进了项目,更重要的是把兴办企业的先进技术、市场意识、管理规则引入了新疆。他们认为,这就是从根本上增强“造血功能”。有了现代产业,有了驾驭现代产业的人,才能滋生边疆发展的持续“内生力”。

  筑巢引凤,博州喜现鄂企身影

  种下梧桐树,抛出橄榄枝。

  为了让更多的鄂企到博州对接、投资、兴业,早在2002年,我省就出台了《关于鼓励湖北企业赴新疆博州和兵团农五师投资兴业的若干意见》。

  在全国19个对口援疆省市中,这种“红头文件”是第一份。

  省委省政府不仅鼓励鄂企援疆,而且率先垂范。在“十二五”期间,省政府从我省援疆资金中优先拿出2.15亿元兴建工业园区,仅今年就投入6436万元用于五台工业园区建设。

  与此同时,我省密集组织武汉经济开发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襄阳、宜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与博州园区对接、合作、共建。

  素有“中国西部第一门户”美称的博州,地处古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和欧亚经济板块的中心位置,紧靠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口岸,特别是霍尔果斯口岸,交通畅通,是我国西部距离中亚中心城市运距最短,综合运量最大的国家一类公路口岸。独特的区位优势,优惠的产业政策,加上浓厚的援疆气氛,吸引了鄂企的目光。“产业援疆,实现了湖北企业在博州从无到有的突破。”提及这个“突破”,施真强总指挥颇多感慨。

  产业援疆,宜昌不甘落后。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先后3次会见博州温泉党政领导和企业家来鄂考察团队,双方就深化落实两地产业规划、对接和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去年年初和今年盛夏,宜昌市委、市政府两次召开援疆工作会议,部署包括产业援疆在内的对口援疆工作。

  去年金秋,宜昌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兴於率党政代表团考察温泉,双方提前谋划落实了“十三五”产业援助规划。

  今年初夏,在宜昌市首次举办的温泉产业推介会上,农产品加工、旅游开发、电商等10余家企业表达了投资温泉的意向,宜昌招商、经信、商务、旅游等部门还与温泉县政府现场签订了产业援助协议。

  一批“宜昌制造”的产业援疆项目,先后在博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11年金秋,新疆昭君故里酒业落户温泉;第二年盛夏,九州方园博乐光伏发电项目一期投产;2013年,三峡新材500T/D低辐射节能镀膜玻璃生产线项目竣工投产;今年初秋,湖北长江铝业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之中。“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博州商机满满,加上宜昌援博干部热情务实和细致周到的服务,我们愿意到博州投资。”9月16日,来自夷陵区的夏继超在温泉接受记者采访时,言谈中充满自信。他投资1.2亿元的农资物流园项目8月签约落地温泉,并完成项目备案等前期工作。

  民生项目,让更多民众得实惠

  过去以放牧为业的哈萨克族牧民鲁尔别克阿致,去年底经招聘进入新疆昭君故里酒业,从事酒品包装及运输工作,月工资3000元左右,一年的收入可抵过去放牧3年。从此,他家的生活改善了,娃娃上学了。他乐滋滋地说:“要过上好日子,还是在厂里上班好!

  像他一样,昭君故里酒业吸纳少数民族群众就业28人。公司董事长胡兴文告诉记者:“公司今年预计实现产值2000万元,目前正筹划发展酒糟饲料、有机肥生产加工等循环产业,到时将解决300余个就业岗位。

  从博乐到精河,从五师到温泉,从村庄到农家,记者在博州纵横上千公里,所到之外,都有一个强烈的感受,产业和项目援疆,正在让这块土地上更多的各族群众过上好日子。

  施真强总指挥提供的一组数据,也印证了记者的这种感受。他说,从2011年至2015年,省级计划实施援疆项目175个,援助资金12.72亿元。到2015年6月底,共实施计划外项目284个,投入计划外援助资金5.64亿元。其中,80%以上的援助资金投入到安居富民、定居兴牧、教育、卫生、就业等民生工程中。

  宜昌市政府副秘书长、温泉县委副书记、湖北援疆温泉分指挥部指挥长王军告诉记者:“4年多来,宜昌产业援疆,在博州的投资已完成近2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400多个,为博州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9月16日,在温泉县中心城区,记者见到由宜昌市投资1000万元援建的博格达农贸市场,干净整洁,宽敞繁华,已成为县城新“地标”。两家超市入驻其中,餐饮娱乐、批发购物等一应俱全,不仅活跃了市场,还让各族群众得到了便利和实惠。

  就在这个市场,记者采访了“沙湾大盘鸡”面馆店主乌图力。这个身材魁梧的年满40岁的汉子,是回族人。过去,他也在这条街上卖拌面、炒面、抓饭。由于环境太差,店铺杂乱,每天的经营额仅2000元左右。市场新建后,同样的门面,同样是卖拌面、炒面、抓饭,但每天的经营额却达到了3000多元。“修建市场,环境变了,生意好了。这个得感谢宜昌!”提起红火的生意,乌图力满脸笑容。

  宜昌援温,既有全市动作,也有县市呼应。几年间,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夷陵分别拿出百万资金援助温泉县乡、镇、场,资助农贸市场和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成就了一批“民心工程”。

  “产业援疆不仅为我们带来了资金、税收和就业,伴随而来的新思路和新理念,也成为推动温泉县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不竭动力。”温泉县招商局长王立忠赞叹道。

  行走在博州大地,记者强烈地感受到,一个个援疆产业项目,如同一根根长长的哈达,把鄂博、宜温两地紧紧连在一起。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