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捐髓学子张宝:“帮助他人其实是人之常情”

15.07.2014  11:16

  “我很开心,但也有点不敢相信,我几年前做的一件小事,居然会被习总书记在韩国访问时提及。”昨日,本报记者陪同张宝母校师生,赶往张宝老家安徽淮南,近距离接触这个因为跨国捐髓,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爱心大使”。面对老师的称赞,张宝腼腆地说,他只是做了一件应该做的小事。

  献血,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老师,你一点都没变,我比读书时胖了一圈!”见到当年的辅导员张文华,张宝快步走上前,一把握住老师的手,不好意思地说。

  张宝现在是江苏九鼎环球建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淮南分公司的负责人,此前这个公司的负责人是他的舅舅苏毅。2008年,张宝受舅舅的邀请,从武汉回到淮南接管公司。“当年他在武汉发展也不错,不愿意回来,可那年我15岁女儿生了重病做手术,他请假在医院照顾了他表妹一个月后,就辞职回淮南帮我了,这孩子,重情义!”谈起往事,苏毅眼里闪动着泪花。

  在家人和朋友眼中,张宝是一个“少说多做”的人。得知自己被习总书记点赞,他没有将这个喜讯告诉任何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和舅舅。他甚至来不及到网上去看习总书记讲话的视频,就不停接到来自各路媒体的电话采访,接完最后一个电话,已经是次日凌晨1点半。作为公司顾问的苏毅,也是次日中午,听合肥一个朋友打电话才知道此事。

  在张宝眼中,捐骨髓和献血一样,都是能帮助他人的事。在他办公室的柜子里,有六本鲜红的献血证。

  “其实,我从没刻意保存这些献血证,这次是因为媒体采访,我到处找,才找到这些。”张宝说。

  张宝还记得第一次献血,是2001年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一时。“也不是刻意去的,玩的时候在路上遇到了,我常听到说血库告急、急需用血的报道,那时自己还是个学生,也没办法去帮到别人,既然献血可以救助他人,对自己也没什么伤害,何乐而不为呢?”张宝这样谈及自己献血的初衷。

  但献过第一次后,张宝就停不下来了。几乎每学期都会去献血,有时遇到献血车到校内采血,有时是自己在街头献血点献。

  毕业了,张宝依然坚持每年献血。“已经习惯了,而且真觉得无偿献血对自己身体没什么影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资助,出手相助彼此温暖

  张宝出生于淮南市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父亲是一名矿工,母亲在家务农,张宝读初中时,父亲下岗,全家依靠父母编制毛衣的微薄收入来维持生活。大学毕业后,张宝进入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除去基本生活费,给父母寄钱,他将省吃俭用存下的钱拿出来资助山区的贫困学生。从2004年至今,他资助的贫困生已达10余名,直到记者在他办公室翻出受助的学生写给他的感谢信,这件事才为人知晓。

  2004年,张宝刚毕业一年,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去四川甘孜地区旅游。路过一个村庄的时候,张宝看到一个10来岁的小女孩带着两个小男孩。聊天中,张宝得知,小女生正在读初中,父亲去世了,母亲带着她和两个弟弟艰难生活,可能下学期就不能读书了。回到武汉,张宝给女生汇了800元钱。那时,张宝的月工资只有2000多元。

  后来,张宝每次去青海、四川等偏远地区时,总会找到需要资助的小孩子,给他们汇钱。“开始一年资助一两个学生,现在经济条件好一点每年资助三四个。”张宝粗略算了下,这么多年下来,自己累计资助学生的金额在5万元左右。

  很多受助的学生,给“张宝哥哥”写信,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多巴中学高一一名受助学生说,“虽然此生我们可能擦肩而过,但我会用您的方法去回报这个社会,报答这个国家。

  2011年,张宝带领自己公司的员工义务修缮了淮南市烈士陵园,为此,他投入了10万元费用。“在武汉读书时,我经常看到烈士陵园里很多学生去扫墓。我这算是对家乡所做的一点贡献吧。”张宝说。

  记者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张宝今年救助了一个生病的孩子。谈及此事时,张宝不愿意多提,他说:“是朋友的孩子,说救助会给他压力的,算是借他的吧!”张宝说,他带头“”了5万元,其他好哥们也量力而行,纷纷慷慨解囊,手术费用迅速凑齐,哥们的孩子手术顺利进行。张宝身边的亲友和同事说,如果不是记者提及,他们从未听说过此事。而在张宝眼中,“帮助他人其实是人之常情”。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