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拿地企业联姻受亲睐 武汉房企放弃单打独斗
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渐走向成熟,行业“洗牌”逐步加剧,房企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近年来,武汉不少房企已放弃单打独斗,开始寻求合作开发。即便是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领军的保利地产、碧桂园等大型品牌房企,在武汉也成为合作开发的热衷者。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指出,房企之间的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其背后的目的和意义也各不相同。
合作拿地受亲睐 保利清能携手开发
2014年11月28日土拍中,武汉清能意盛置业有限公司以3.55亿元底价斩获江夏区藏龙岛办事处栗庙村P(2014)124号地块,净用地面积达12.22万平方米,楼面地价1615元/平米。此次土拍过后,清能集团在藏龙岛区域内土地储备增至50万方。本次土拍主角武汉清能意盛置业有限公司,正是由保利(武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湖北清能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
此番拿地,既非清能在江夏第一次密集型拿地,也非清能第一次选择与其他开发商合作开发。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月前,武汉清能意盛置业有限公司还以3.65亿元拿下江夏区藏龙岛办事处栗庙村P(2014)114号地块。
记者了解到,除这两宗地块之外,清能集团在栗庙村还拥有大量储备土地,从2012年至今,清能集团先后四次在拿地,该区域内土地储备已达50万方。目前,藏龙岛栗庙村的早期地块已开发为保利清能·西海岸,如今合资公司武汉清能意盛置业有限公司再度出手,是否意味着保利与清能将进一步携手深耕藏龙岛值得关注。
央企与民企“联姻” 南国成功傍上水电
2014年4月9日,经过近2个月的停牌发酵,南国置业复牌涨停。同日,公司宣布水电地产拟以7.7元/股的价格向南国置业全体流通股股东发出部分要约收购,股数为1.1亿股,交易金额8.47亿元,占公司总股本的11.39%。收购完成后,水电地产将持有南国置业41%的股份,成为大股东。
此次“联姻”并非事发突然。早在2012年底,南国置业董事长许晓明及其兄弟许贤明与水电地产便达成部分股权转让,水电地产实际持有南国置业29.59%的股权,成为二股东。2013年,南国置业新一届董事会选举中,水电地产董事长夏进当选董事长,许晓明则被选为联席董事长。
2014年4月20日晚间,南国置业公布了2013年度年报,数次提及与“未来的大股东”——央企水电地产开展合作事项。就这一场央企与民企的“恋情”结果来看,水电地产入主南国置业的决心十分坚定,南国也终于成功“傍”上央企。
借力本土企业 碧桂园携手联投实现扩张
聊起对花山生态新城的印象,“碧桂园生态城”早已先入为主。短短两年里,碧桂园旗下的这个新项目与花山一起声名大噪。碧桂园生态城热销源于其集团公司与本地大鳄——省联投的“一拍即合”。而花山生态新城的前期规划和路网建设,正是由湖北联投集团全权负责;除此之外,联投还拥有花山大量土地资源。
碧桂园生态城面市后不久,紧邻的联投花山郡项目也随即亮相。记者调查发现,碧桂园、省联投如此“形影不离”,除了在花山生态新城共同拥有项目之外,双方的合作范围已扩展至咸宁梓山湖新城和鄂州梧桐湖新城等地。
纵观花山、咸宁、鄂州三地,碧桂园和联投双方合作开发模式惊人一致:第一步,区域发布生态新城规划,联投接手部分前期规划、完善交通配套、获得土地资源;第二步,碧桂园紧跟拿地,住宅项目迅速入市,推广项目的同时也将片区炒热;第三步,联投随之推出自己的住宅项目,借力销售。整套流程下来,造城分流之势明显。
竞争转为“竞合” 相互借力成市场趋势
未来房地产市场对于房企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竞争更加激烈。那么,为什么本应相互“竞争”的房企间会展开合作?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楼市调控的背景下,土地更贵、融资更难、开发周期拉长、消费者对品质要求更高等,都成为越来越多房企选择合作开发项目的原因。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房企由竞争转为“竞合”,各个开发企业背后各地产大佬既龙争虎斗,又合作相互借力。
张宏伟同时指出,不同形式的合作对于房企来讲,有不同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合作形式进行拿地,尤其是对于大体量的优质地块而言,由于资金需求量较大,单个房企很难吃独食,因此,通过合作方式进行拿地成为房企较为青睐的方式;民企携手央企、国企合作,通过合作“傍大款”,央企、国企通过合作实现“国进民退”;品牌房企或外来房企通过与本土房企进行合作,利用本土房企对于当地市场、政府关系、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优势,战略布局进入一个城市或区域,借力本土房企实现新的区域或城市扩张,逐步实现其全国化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