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三郎”刘会林
(黄佳银)“这个伢儿做事像拼命”,这是同事们对他的一致看法。
在迎战“98+”暴雨洪水期间,他置安危于不顾,一直坚守在运行维护工作一线,以实际行动演绎着一个普通水文人在大汛面前的血性担当。
他,就是黄冈水文局信息科职工刘会林同志。
一个人的小组
黄冈水文系统有各类水文信息自动监测站点439个,分布在全市1.74万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之间,仪器设备运行维护工作任务艰巨繁重。
针对入汛以来的持续强降雨,具体承担运维工作的黄冈水文局信息科,将4名工作人员中的3人分成两个运维小组,由于技术全面、熟悉情况,刘会林个人一组,负责红安、麻城、罗田、英山等东北部山区县市自动监测站点的运行维护工作。
那段时间,刘会林身穿雨衣,肩背工具箱,包里带着干粮,在狂风暴雨之中跋山涉水,昼夜穿梭于各监测站点之间。仅6月30日至7月6日一周时间,行程1000多公里,检查水位站15处,雨量站14处,修复处理故障20处,更换设备6台套。
7月1日晚上,领导临时安排刘会林参加王福店水文站的测流工作。当时,大雨滂沱,四周一片漆黑。在赶往王福店的途中,洪水封锁了车子行进的道路,刘会林与同事们冒着随时掉进洪水之中的危险,徒步1个多小时才到站上。由于应急灯光线不足、风浪太大等原因,5次测流下来,用了4个多小时,他们回到住处休息时天已蒙蒙亮了,卖早点的小商铺已开门营业。
两次惊险的一跃
野外运维作业是个累活,也是一个险活,尤其是大雨洪水期间,更是险象环生。
6月29日,麻城三河镇张家畈雨量站仪器发生故障,刘会林与麻城水文站的同事急忙赶去。该站设在张家畈村部,后来村部搬迁,留下一些空房子,有人租去养了5条藏獒。到雨量站,必经藏獒“领地”。
当时,电话联系到在外地的藏獒主人,由于雨大路阻,主人一时半会赶不回来,而该站的雨量信息事关山洪预警,时间耽误不起,刘会林决定“闯”过去。他凭着自己曾经养狗的经验,用工具箱护着身体,慢慢地走了进去,并迅速排除了故障。出来的时候,他的工具箱不慎碰到了圈养藏獒的围栏,一下子惊动了那些异常敏锐的藏獒,其中一条没拴链子的藏獒呼呼冲了过来,刘会林见势不妙,甩出工具箱,向外飞身一跃,扑倒在大门外。那只藏獒见门外有很多人,呜呜的退了回去。这段经历,刘会林在日记中写道:“那些藏獒一下子冲出来,比我还高,张着血盆大口,当时吓得不敢呼吸,感觉头发都竖起来了。”
7月6日,领导急调刘会林到黄梅抢修白湖渡闸上的水位计。当时,太白湖水位一直居高不下,防洪形势十分严峻,市、县防指部门急需太白湖的实时水位数据。刘会林心里很清楚这次抢修的紧急程度,一到现场,便和一位年轻的同事跳进水里,试图直接进行检修,但水深流急,人根本无法稳定。于是,他便就地租了一条小渔船进去,由于船太轻很难稳定,突然一个浪头打过来,小船剧烈摇晃,差点翻覆,他们划船的工具全部掉到水里。这时的小船像脱缰的野马,直奔闸门。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刘会林纵身跳入水中,拼命拽住小船,在附近捕鱼师傅的帮助下,及时稳住了小船,避免了一次船毁人亡的事故。
由于小船的撞击,刘会林胸部留下多道手指粗的血印。他稍息片刻后,艰难地排除了水位计的故障。
三周不落家
从入梅到出梅之间的近一个月时间里,刘会林几乎没有回家,中间偶尔回去两、三次,一般也是头天很晚回来,第二天一早就出差了。他女儿说,那段时间一直没见到爸爸的人。
刘会林的父亲去逝已经13年,年迈的母亲和体弱多病的弟弟一直跟他一起生活,他的爱人下岗多年,双胞胎女儿正读卫校,是名副其实的家大口阔,支撑家庭的重担全落在他一人肩上。
7月初,刘会林居住的院子渍水深达0.5米,社区通知家住一楼的他转移财物和家庭成员。当时他负责的红安、麻城均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汛情急,脱不开身。他在电话中嘱咐两个女儿:将奶奶、叔叔和妈妈送到岳父岳母家暂住,家中的物品能放高处的尽量搬到高处。他回来的时候,是家里进水的第4天。
7月12日,刘会林奉命到蕲春赤西湖水位站检修,因该站建在湖中,检修非常不方便。他整上午扒在仪器架子上,上晒下蒸,加上湖中大量死鱼的腥臭味,使他呕吐不止。
长时间的生活无规律和身体透支,加上胸口伤未愈,人到中年的刘会林病了,他经常面色灰白、四肢乏力、作呕发烧,领导和同事们多次要求他去医院看看,但他总是回答说,过段时间再去吧。直到7月19日,在高烧40℃、胸口疼得受不了时,他才去医院做检查。在后来的住院期间,他也没闲下来,在病床上边做治疗,边收集调试全市各站点自动监测设备的程序软件,为减少野外作业时间,进一步提高运维工作效率做好基础工作。
8月17日,黄冈水文局作为全市防汛抗灾先进集体受到黄冈市委、市政府通报表彰。该局党委书记夏清炳在总结梅雨期防汛测报服务工作时说:“夺取历史罕见的暴雨洪水测报工作的全面胜利,日夜坚守在运行维护一线的同志们功不可没。”
在谈到个人事迹时,刘会林淡然地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一个水文人份内之事、应尽之责,真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