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座增客并非科学之策
唐伟
上海市人大代表王玉香此前提出了旨在增加轨交运能,在地铁列车设无座车厢段的建议,日前该建议得到了申通集团的答复。申通方面表示,早高峰时段,上海轨交路网大多数线路满载率均超过100%,最大满载率接近130%(接近超载极限),但目前不会拆除座位增加载客量。(7月18日《澎湃新闻》)
撤销地铁两边或者一边座位,以便于提升运力解决高峰出行运力紧张,如此建议之前在网络上已讨论多次。地铁营运方出于超载和安全考虑而未能采纳,有助于引导舆论进行更为专业的审视。
从常识上讲,撤销地铁座位提升运力具有可行性。新加坡、日本就采用了特殊时段无座位车厢的做法,大大提高早高峰运力。不过,一方面正如申通方面所说,上海轨交路网大多数线路满载率均超过100%,部分已达到超载的极限。虽然地铁允许一定量的超载,不过当其接近于峰值之时,撤销座位就会增加超载量。相反,若是保留座位反倒会有效遏制超载量。相比于出行诉求来说,安全性才是营运方最先考虑的环节,也是乘客的最大利益诉求。
另一方面,撤销座位会明显降低乘坐的舒服度。表面上看,撤销座位之后,可以增加站立的空间,不过这需要以乘客数量相对饱和,超载量得到一定控制作为前提。若是人数不受限制的涌入,人都挤得密不透风,反倒不像有座位那样有缓冲空间。
更进一步,若是地铁可以撤销座位,那么公交车或者火车都可以如法炮制,何以未能先进一步而被采纳呢?在很多公共交通运输领域,“一票难求”的困局已存在多年,地铁高峰出行仅是一天当中的阶段性压力,就如同铁路春运一样只是短时而非长期存在,将临时性的措施常态化,如此做并非科学之策,也非公共决策的应有之举。提高地铁运力有很多出路,比如错峰出行,还比如增加地铁在高峰期时的运营车次,让特殊人群比如老人避开高峰期等。但无论哪种方式,都不宜将撤销地铁座位提升运力作为优先方向。
(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