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报】保安全畅出行 湖北全面打赢交通灾后重建攻坚战
湖北交通党员突击队正在抢险加固水毁公路。 |
修复好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 |
黄冈公路局应急养护人员积极抢通225省道河铺段。 |
抢修咸宁水毁路段。 |
修复一新的351国道五峰境千丈岩段。 |
宜昌市宜兴路爆破现场。 |
十堰公路部门应急抢险。 |
红安县七里坪镇八一长胜大桥修复现场。 |
2016年湖北省进入“疯梅”期后,受灾严重,交通基础设施遭受重创,普通公路累计中断2602处、1556条,桥梁损毁1820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68亿元。
一年来,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灾后重建的重要指示精神,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恢复与改善相结合、重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全省各级交通运输部门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做到了最短时间恢复交通、最优方案恢复重建。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百千万工程(除发展工程外)累计完成投资达192.1亿元,占规划投资目标的97%。其中,百条示范路恢复工程完成投资21.9亿元,占目标的121%;重建工程完成投资45.2亿元,占目标的66%;千座连心桥完成投资10.5亿元,占目标的54%;万里扶贫路完成投资114.5亿元,占目标的125%。
不忘初心 交通先行保畅通
2017年1月19日,湖北省“两会”新闻发布会现场,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何光中在答记者问时说,按省政府灾后重建工作部署,交通运输厅积极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目前已经全面实现第二阶段“畅通出行”目标任务。
洪灾过后,满目疮痍。一切灾后重建工作,都要倚靠交通先行。
2016年7月17日,洪水尚未完全退去,湖北省交通运输厅便立下军令状——按照“应急与谋远相结合、恢复与改善相结合、重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开展创建百条示范路、重建千座连心桥、改建万里扶贫路的“百千万工程”,确保9月底前完成抢通任务,保障基本出行;确保2017年春节前完成国省干线路基及防护、涵洞、排水工程全面修复,保障畅通出行;确保在2017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路面及桥梁灾后重建工程,保障安全出行。
三分部署,七分落实。一年来,保安全、畅出行牵动着所有湖北交通人的心。湖北省交通运输厅领导分片包干,到点到位,深入县(市、区)灾后重建现场指导督办,想尽一切办法恢复交通,尽最大可能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成立灾后重建工作组,第一时间、最快速度扎根武陵大山深处,与受灾群众同吃住,践行“跟我上、带头干,不抢通、不回家”的诺言;各市州、县市区交通运输部门主要负责人坚守一线,指导参与抗洪抢险救灾保畅通,现场解决困难和问题,以“一对一”“点对点”的方式打通交通大动脉。
化灾为机 提档升级谋长远
不能在低水平上重复——这是2016年受灾后,交通运输部对湖北水毁公路恢复重建的指示。
大雨大毁,小雨小毁,年年如此,缝缝补补曾经是湖北省内部分路段的真实写照,一条条“补丁路”、一座座“补丁桥”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提升标准,防患于未然。
2月27日,在咸宁崇阳县铜钟乡大岭村村口,新修好的通村桥行人如织,三五成群的孩童在桥上嬉戏打闹。村支书吴宏军介绍,老桥修于1989年,每遇山洪暴发村民都提心吊胆,去年水灾遭受严重损毁,如今投资100余万元的新桥已经完工,无论是长度、宽度都增加了近一倍,桥孔行洪通道也大幅拓宽,既方便游客上山旅游,也让村民摆脱水患之忧。
在崇阳,像这样遭受损毁的桥梁共有50余座。崇阳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周国香介绍,水毁桥梁大多集中在通村公路,以往都由村里筹资修建,建设标准低、养护不到位。
“此次重建不搞‘简单复制’,坚持高标准建设。对遭受水毁的危病桥和危险路段设立警示标志和限载标志,安排专人现场指挥交通,特别是桥梁、涵洞、挡土墙等构造物的施工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周国香说。
在灾情严重的大别山区,黄冈市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总要求,全面开展交通灾后重建“1236”行动:提升一个品牌,即大别山红色旅游路品牌,全面实现红旅路的“五个提升”,持续扩大红色旅游路的品牌效应、示范效应、联动效应、扶贫效应;创建两个示范,即打造国省干线“畅安舒美”示范路和将军故里“四好”农村示范路,全面推进27条785公里国省干线的路面改造工程和全面提档升级将军故里灾毁公路;实施三大工程,即启动省际出口路提升工程、生命防护保障工程和交通扶贫攻坚工程。推进14条国道、省道出口路和33条县乡公路的省际出口路提升工程。补齐危桥短板、水运短板、安全防护短板,全力打造“平安交通”。推进“交通+旅游”生态扶贫,有针对性地规划建设资源路、产业路、生态路、旅游路。
以恢复重建为契机,以“将军故里路”为核心,全长458公里的大别山红旅路全面升级,重塑老区人民幸福之路、梦想之路、希望之路。
打造特色绿化带,实施特色走廊带工程,建设特色景观点示范工程,凸显旅游公路本质和内涵,打造“交通+旅游”,为大别山旅游发展提供精品旅游公路,全力保障老区脱贫攻坚,让旅游公路品牌再次唱响全国。
截至5月底,黄冈境内国省干线所有灾毁点已完成水毁路基、防护、涵洞、排水等基础性修复工程。农村公路修复工程已完成95%,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220处灾后恢复重建点已完成205处,累计完成货币工程量4507万元,占总投资97%。
因地制宜 重建方案最优化
“要不是工作队帮忙修房,杨仁平要一直‘窝’在危房里,哪天屋一垮,后果不堪设想。”3月10日,邻居张卫香坐在杨仁平敞亮的新房里拉家常。
2016年7月19日,恩施州来凤县旧司镇高桥村普降大雨,55岁的残疾人杨仁平屋内成河,房子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倒塌。
正在高桥村指导抗灾救灾的来凤县运管所工作人员谢永华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拉着杨仁平转移到安全地带。
房屋已不能居住,谢永华发动同事捐款捐物;选址没有地基,他协调村委会帮忙解决。
7月28日,杨仁平的新房正式动工建设,8月底,房屋工程就完工了。
杨仁平是恩施州众多受灾户恢复重建的一个代表。
地处武陵山区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公路损毁的重灾区之一。全市国省干线公路发生交通中断584处,农村公路交通中断1632处,损失超过9.75亿元。恩施州政府采取“联系包片”制度,由包片干部每月对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一次督办和调度,通报各县(市)灾后重建推进工作。同时,将全州公路灾后重建工作纳入年度交通运输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确保重建项目顺利推进。
去年以来,恩施全州交通灾后恢复重建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落实省交通运输厅安排3510万元水毁应急抢险资金;州委、州政府从扶贫专项资金中安排54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水毁修复;各县市党委、政府共安排了2.55亿元应急保通及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含项目建设资金,全州共计到位灾后恢复重建资金达7亿元。
州、县市交通运输部门坚持“一手抓重建、一手抓发展”,做到组织领导、机构人员、工作任务、责任落实“四到位”。按照“除险、抢通、恢复”三步工作法,采取“抓早抓实、合力保障、集中攻坚、加强值守”等措施,全州交通灾后恢复重建成效显著,共计完成交通灾后恢复重建投资10.4亿元。584处国省道和1632处农村公路交通中断全部抢通,交通灾后恢复重建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恩施全州交通公路部门将严格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和全州灾后恢复重建总体方案要求,从快、从优、从好推进交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采取“一个县级干部+一个科长+一个联络员联系一个县市”的工作机制,加强对项目建设的指导、督办、通报、调度,全面加大交通恢复重建的州级督办力度。
进一步加大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争取力度,指导各县市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补短板”交通项目前期工作,促成项目及早落地,力争补齐交通水毁项目短板。
加快实施“抢修保通工程”“绿色品牌工程”“示范创优工程”“扶贫攻坚工程”和“发展提升工程”五大工程,确保在春节前后,完成国省干线路基及防护、涵洞、排水工程等基础性修复,力争农村公路与国省干线同步完成,保证人民群众畅通出行。
创新思路 资金项目双落地
3月20日,在枝江市灾后重建工地,挖掘机挥舞“臂膀”,运输车、混凝土罐车来回穿梭,机声轰鸣,施工人员挥汗如雨、忙碌不息,整个场面热火朝天……路基加固、挡土墙浇筑井然有序。
枝江市借鉴318国道改建过程中的经验,经过充分调查论证,将安猇二级路、两江二级路改造等大型项目与农村公路恢复重建项目捆绑,采取PPP模式招标,确定由湖北省路桥公司负责交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资金筹措、建设运营与养护等,筹措资金20.3亿元,解决了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融资难题。
自2016年4月以来,宜昌遭受罕见持续强暴雨袭击,导致境内多条国省干线、农村公路、港口码头等出现严重水毁灾情,全市交通运输部门第一时间全力投入到抢险保通和恢复重建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
宜昌市交通运输局不等不靠、紧锣密鼓,组织成立了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和市直管理部门也相应成立修复重建领导机构和协调机构,加强辖区内工程实施的组织和协调,确保每处水毁工程都有明确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共同推进交通水毁恢复重建工作。
宜昌交通运输部门编制完成了灾后重建规划,遵循应急与谋远、恢复与提升、重建与转型升级、重建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损毁的必须恢复、标准低的必须提升、历史性欠账必须还清、危桥必须改造、大中修路段必须实施、应急体系内的未建工程必须建设的六大要求,规划了基础性修复工程、大中修工程和发展工程等三大类公路灾毁项目共19个338.2公里,港口航道项目126个,规划灾毁恢复投资共计43.4亿元。
同时,以重建为契机,推进项目落地。按照“谋划一批、推进一批、建成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抽调专人组建专门机构开展项目谋划、申报、实施运作、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制定项目谋划实施方案,细化分解项目谋划任务,落实到每个专班成员和各相关单位,倒排计划,责任到人,充分调动谋划项目积极性,着力营造“全员参与,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良好氛围。目前,安猇一级路、江问二级路已开工建设;之字溪桥灾后重建主体工程已于1月完工。
第一阶段抢险保通工作已于2016年8月底顺利完成,所有国省干线均已抢通。截至目前,五峰、兴山、宜都、当阳灾后重建已全部完成。
据统计,全市共完成灾毁重建项目投资17.8亿元。全市基本完成国省干线路基、防护、涵洞、排水工程等基础性修复工程,并同步完成农村公路与国省干线畅通工作;路面同步提档升级,防止次生灾害发生,保证公路安全、人民群众畅通出行。
2017年5月底以前,全面完成路面和桥梁加固工程;2017年10月底以前,完成桥梁重建和大型滑坡治理等大型工程,全面恢复到灾前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快捷出行。
驻湖北首席记者 石斌 本报记者 高斌 潘庆芳 特约记者 方庆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