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镜头】中国环境报:从木头经济转向生态旅游产业

09.11.2014  12:05

      林区茂密,大树参天,空气清新,清澈的溪水慢慢流淌。时而看到一些大树上挂着标识牌,诉说着自己的年龄。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神农架林区的原始森林。
  在这样一个生态功能重要、自然资源富集、人民生活贫困的特殊地区,如何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怎样转变发展方式?记者近日跟随“绿镜头·发现中国”一行深入神农架林区进行采访。

   从伐木开发到精心呵护,林区坚守生态保护底线

  国家于上个世纪60年代大举开发神农架,并于1970年设立神农架林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材基地。伐木使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一度降至70%。
  生态破坏引起各方关注,保护好神农架这片原始森林现实而又迫切,神农架必须转变。
  “2000年,神农架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全面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并于2010年启动天保二期工程。”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副局长、护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长史学生说,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封山育林5.7万亩、人工造林0.5万亩、森林抚育22.3万亩。
  史学生表示,神农架林区牢固树立“绿色就是财富、保护就是发展”的理念,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有序利用”的建设方针,坚守“护林防火必须严防死守、野生动植物保护必须严管重罚、所有项目建设必须遵循生态优先”3条底线,生态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为保护林区,神农架政府控制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冲突的产业。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艾祖国介绍说:“严格禁止在林区发展对生态和环境影响大的产业,尤其是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化工项目,以及对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采项目。
  据了解,神农架林区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及保护区总体规划,划定实验区、缓冲区、核心区范围,分别占保护总面积的54.5%、13.3%和32.2%。经过多年生态建设,目前,神农架林区生态平衡逐步恢复,林地面积增加了9.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增加了50.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90.4%,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达到96%。同时,野生动植物数量和种群明显增加。
  记者在林区采访到,神农架林区目前正在进行国家公园试点工作。“湖北省政府及省厅已同意将林区列为国家公园试点建设范围。目前,林区政府已成立了国家公园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请技术单位编制了《神农架国家公园试点工作方案》。”神农架林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罗永斌说道。

   护林防火工作是天大的事,率先实行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

  神农架生态保护的独特定位,让护林防火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成为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艾祖国表示,护林防火很重要,林区人人皆知。上山不能带火,这是高压线。
  史学生也表示,神农架林区始终把护林防火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天大的事来抓,严格落实护林防火“三条线”责任制(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护林防火指挥部成员检查、督导责任区制;具体责任单位防火区包片负责制),实现了神农架林区连续34年无较大森林火灾目标。尤其是在人员密集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景点景区和出境路口等重点区域,增设护林防火岗哨。
  神农架林区投资300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建设全区森林资源网格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室外监控、指挥调度系统已基本完工,初步形成了“空中有飞机、林中有探头、路上有卡口、林中有巡护”的立体化管护网络。全区共建187条防火通道,可快速赶到火灾现场。
  在护林防火指挥部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林区内以及村庄路口处的实时监控情况。史学生说:“在全区重点区域、重点地段、重点路口安装视频监控75个。同时,配有两架无人机,两个半小时就可对林区巡查一次,成功从过去人防向技防转变。”
  在护林防火关键季节(每年10月~次年4月底),气象部门利用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对森林火点火情进行全天候监测,一旦预判和发现火点,迅速确定方位地点,第一时间报告防火指挥部和有关乡镇、景区等。
  神农架林区气象局局长张书强说:“气象工作对护林防火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气象局主要提供气象监测服务、未来3天森林防火预报、护林防火建议等内容,及时发布防火预报预警,提高各级政府和老百姓的防火意识。”此外,每年都要组织开展护林防火气象服务应急演练,熟练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操作流程,提高了应对突发森林火灾的服务能力。
  同时,神农架林区对护林防火工作开展绩效考核制度,制定生态红线,禁止乱砍滥伐。

   引导林区居民转产转业,突破口就是发展生态旅游业

  神农架林区常住居民8万人,生活在神农架的居民有树不能砍、有兽不能猎、有药不能挖、有荒不能垦,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地区。
  在神农架全面禁伐后,以“木头经济”支撑的地方财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经济转型迫在眉睫。出路就是林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发展生态经济,突破口就是发展生态旅游。
  “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必然对群众的生产生活有规范性限制。要想保护好森林,必须要让老百姓从保护中受益。”神农架林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岳发号说。
  为此,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在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过程中,优先为老百姓提供就业岗位,让他们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引导老百姓开设农家乐,获取稳定可观的收入;扶持老百姓发展农副产业,将生产的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既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假若1元门票可以拉动5元消费,那么,1亿元门票就可以拉动5亿元对蜂蜜、茶叶、药材等农副和林特产品的消费。农民从以前的砍树人变为护林人,通过发展林下产业,给林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岳发号说,每年3~11月的旅游旺季,农民可以在餐馆、店铺打工。如今,神农架滑雪场是神农架填补冬季旅游空白、拓展旅游领域的重点项目,神农架生态旅游一年四季均可为当地带来可观收入。据统计,直接为生态旅游配套服务的农民达4000多人,每人年平均增加收入800元。
  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让神农架居民从传统的资源破坏者逐步转变为对资源的自觉保护者。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采滥挖现象几乎杜绝,老百姓生态保护意识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生态旅游成为保护与发展的融合点。
  “彰显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价值, 建成世界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这成为了神农架确立的新目标。
  目前,神农架景区年接待游客5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直接收入18.5亿元。
  今年7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神农架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的批复》中提到,到2020年,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生态林业、生态农业为重点的现代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届时,旅游经济年总收入将达到35亿元,游客年接待量达到1250万人(次)。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4年11月4日 记者:赵娜 责任编辑:李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