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一线的突击队长——记漳河抗排涝服务队队长张立君
(李溶)近年来,漳河水库流域降雨量持续偏少,2011-2013年水库平均来水量仅3.92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来水量6.86亿立方米偏少4成。此期间,漳河灌区旱情持续严重,漳河水库累计为灌区输水6.48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水2.16亿立方米。今年1至7月,漳河水库来水量仅1.45亿立方米,而漳河灌区旱情尤为严重,至8月3日8时,漳河水库已为灌区输水0.75亿立方米,使水库水位下降到113米的死水位,而灌区中稻正处于“瓢水碗谷”的关键需水生长阶段,干旱指数已达到特旱等级。为了抗旱保收,调水抗灾,漳河水库防汛抗旱指挥部于8月1日下午启动了漳河水库架机提水抗旱方案。
8月1日晚上,漳河抗旱排涝服务队接到了参与架机提水的任务,负责完成30秒立方米的抽水工作。接到命令的第一时间,该队队长张立君即刻召集队领导开会布置工作,启动抗旱应急预案,要求立即发动全体干部职工,发挥突击队的战斗作用,出动全部抗旱设备,全力以赴抗旱提水,突击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力争早日响机出水,并亲自担任突击队队长。
他周密部署,靠前指挥,一线担大责。
8月2日,他早早来到队办公室,安排部署抗旱工作。他对队友们说,面对连续五年干旱,漳河水库水位已到了死水位,渠首闸已经不能自流,指挥部要求我们立即行动,参与抗旱,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这最需要我们的关键时刻,大家一定要同心协力,打好抗旱救灾攻坚战,为服务灌区作出新的贡献。在经过周密的工作部署和简明扼要的动员后,他和队员们一道,迅速赶往仓库,现场指挥设备调装。
8月3日,提水抗旱现场设备开始安装,他把重心放在了施工一线,和设备安装人员一道,顶着烈日,冒着酷暑,现场指挥设备安装,力争加快进度。虽然施工现场温度高达38度,他却和设备安装人员一样,连续几个小时都不休息,现场工人劝他休息一下,他一口回绝,坚守在安装现场。在现场指挥的同时,他还要通过电话衔接与施工现场各部门的联系,为现场人员合理安排任务,处理出现的各种应急问题,确保现场各项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8月3日20时,施工现场灯光通明,他和工人们继续奋战在一线,迎接第二个不眠之夜……
8月4日8时,他已经连续4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过,饿了就现场吃盒饭,渴了就喝矿泉水,脸被晒得红里透黑,声音也变得嘶哑了,他仍坚守在施工一线,指挥调试设备……8时30分,经过安装调试,该队第一台设备响机出水,这也是施工现场出水的第一台设备,他和队员们欢呼了一下后,便立即投入到其它设备的安装调试中。
8月5日,太阳依旧火热,他和工人们依然坚守在施工一线,在设备安装调试的几个日日夜夜中,他和工人们仅仅休息了几个小时。8月5日22时,经过70多个小时的艰苦奋战,该队负责的45台(套)抗旱设备安装完毕,全面提水抗旱正式展开。那一刻,他笑了,笑得很灿烂。
他奋不顾身,坚守一线,舍小家顾大家。
面对严峻的旱情,在接到抗旱命令的那一刻,他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他和队员们一道,始终坚守在一线。
盛夏入伏天,温度高达38度。烈日下,他站在叉车旁亲自指挥,直到设备稳稳地放在运输车辆上。灾情就是命令,他还没来得及吃早餐,便戴上草帽,急忙跟随第一辆运输车奔赴抗旱现场。
在抗旱工作最紧张的这些天里,他时刻不离施工现场,从未想过自己。困了就席地眯上一小会,醒来总是精神抖擞。看到辛苦的突击队员顶着酷暑安装设备,他总是先将盒饭递到队员手中,让他们先吃。
曾几何时,他在西藏坚守,负责水利水电项目施工,由于不适的工作环境,身体患上了痛风病。长时间的工作,劳累过度,使他的病经常发作,腿脚肿胀,疼痛难忍。他总是咬紧牙关坚持在现场进行指挥调度。在现场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大家都劝他休息休息。他总笑着说:“没事,我挺得住,灌区人民可等着盼着我们早日出水,大家一起加把劲,才能尽快送出‘救命水’”。
此次应急抗旱时间非常紧急,抗旱压力非常大,因此,他顾不上回家,顾不上照看爱人和儿子。几天来,他没有向家里送上一声问候,没有回家休息过一分钟,也没时间回家更换刮破的裤子和汗湿的衣衫。他总是身先士卒,往返于仓库与工地之间,与突击队员们一同奋战,直到全部安装完毕,响机出水。
在特大旱灾面前,张立君同志用以饱满的激情,实际的行动,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皮肤晒伤了,喉咙嘶哑了,眼睛里布满血丝,疲惫不堪,但看到设备响机出水了,他如释重负。
在突击队长张立君的带领下,全体突击队员日夜奋战,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大战刚刚开始,他将一如既往地带领大家,发扬连续作战、艰苦作战、长期作战的精神,用实际行动谱写一曲新的抗旱壮歌,直到夺取抗旱救灾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