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抗战老兵“留影” 他们的眼神凝重而永保警觉
本报“为老兵留影”活动今天刊登至第三期。几天来,多位市民积极联系本报,说我身边就有老兵,我的祖辈就是老兵。
此前记者留影的11位老兵中,年纪最小的白明德11岁就追着抗战队伍参了军。昨天采访到的李觉先,16岁就从牺牲在路边的国民党士兵身上收集枪支和手榴弹,自发成为一名战士。
美丽的家乡,好好的亲人,突然被侵略者铁蹄无情践踏,是他们成为战士的最初动力。抗战洗礼,使他们成为这样的战士:既是“不要命了也要打日本人”的铁血军人,呼喊着“不能忘记历史”;也是坚定的和平爱好者,“希望永远不要再有战争”。
面对镜头,他们许多人肃穆地行军礼,视线投向远方——那里有70多年前遇害的同胞,69年前所有中国人庆祝胜利的欢笑,胜利后仍牺牲在负隅日军枪口下的战友。对着这样的历史,他们的眼神不能不凝重而永保警觉。(记者翟晓林)
参与方式:
拨打电话59222222
新浪微博@长江日报
微信关注“长江日报”
牛栏里
加入
共产党
我是带着深仇大恨去打日本人的。
1938年10月24日,日本人从武穴登陆,一路追击国民党官兵到了我的家乡新洲城关章兴李门村。天快黑了,日本人很快又进驻了附近的5个村,他们烧杀奸淫,无恶不作,把村里老百姓的房屋和家具全部烧毁,我的一个堂姐也遭了殃。
第二天,日本人进攻武汉。我从牺牲在路边的国民党士兵身上收集枪支和手榴弹,一边武装自己,一边将剩余的枪支送到附近的共产党组织。1938年12月,由于抗日积极,我在村里的牛栏中加入了共产党。
1940年,一个战友被日本人抓走,关在蕲春茅山镇的牢里。上级命令我化装成老百姓,住在维持会会长家里,观察日本人的动向,寻机救人。一天,我发现一个日本人到江边溜达,便和另外一位战友,将这名日本人活捉,后来利用这个日本人换回了被抓的战友。
1943年,日本人封锁解放区,解放区人民生活非常困难,我在大生产中工作积极,带头劳动,荣获了生产模范的光荣称号。
我们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是要让大家不忘记历史。尤其是年轻一代,更应牢记抗战历史。 (记者王志新)
日本人
杀中国百姓
如踏死蚂蚁
昨天下午,记者在洪山吴家湾干休所见到93岁的李泮池老人。他正独自坐在图书室看一本反映冀中七分区人民抗日斗争史的书。见我到来,他开始回忆。
从1938年起,我一直待在吕正操领导的冀中军区。
1942年5月1日开始,日本人开始对冀中大扫荡。以前日本人有若干次的扫荡,但这次扫荡是集中兵力,在十几个县同时开展,日本人在石家庄至保定之间,沿平汉铁路“平推”,企图将我们的“模范抗日根据地”变成“敌占区”,还说要将八路军赶到海里去。
我当时在冀中军区七分区当参谋。日本人每扫荡两三个村庄,就修建碉堡,步步推进,还肆意拷打老百姓,逼他们说出党组织,杀中国老百姓就像踏死蚂蚁。为了保存实力,军区主力部队向冀西转移,我们一路转移一路打,有时一天也吃不上一顿饭。少部分战士留下,转入地下开展游击战争。
1944年2月14日,七分区机关在安平县杨各庄遭日本人合围,战士们英勇抗敌,掩护分区机关的45区队一、三连背水与敌人搏斗,损失严重,伤亡200余人。也是在这次战斗中,我的脚掌被敌人的子弹打穿。
当时我们国家贫弱,才受日本人的欺负。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掉,要充分认识到日本军国主义的危害和对中国的威胁,绝不允许战争再次发生。(记者王志新)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