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武汉会战外围阻击战:田家镇悲歌

30.08.2014  12:23
半壁山地势险要 周思龙 摄 五福寺抗战将士墓碑 周思龙 摄

  中新网湖北武穴8月29日电 题:抗战武汉会战外围阻击战:田家镇悲歌

  作者 刘党生 周思龙 兰阳勇

  1938年9月15日爆发的田家镇保卫战,是武汉会战最为辉煌而惨烈的战役之一。近两万名中国军人,在此战中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抗战悲歌。

  军事要塞

  走在湖北武穴市(原广济县)田家镇车来车往的的路上,路边工业园区内高耸的烟囱和林立的厂房,让人很难把这里与战斗的惨烈联想在一起。

  六十九年前的硝烟早已散去,如今的田家镇工业重镇。而在武汉大会战期间,这里曾是中日军队必争之地。

  漫步长江岸边,两岸山峰巍峨,险象环生,沿江北上的唯一通道是一条绵延数公里的狭长小道,依稀能够辨出其昔日军事要塞的面目。

  “这里江面宽度不足500米,是长江中下游最窄的江段,像一座天然关口锁住长江,当年中国守军阵地便是在这附近。”武穴市史志办副主任程瑞库介绍。

  史料记载,田家镇是日军进攻武汉的必经之路,中国守军十分看重田家镇要塞的战略地位。陆防方面,调集5个师的兵力沿江设置了两道纵深防线。江防方面,调集7200名炮兵驻扎在长江两岸。1938年7月下旬,白崇禧视察了田家镇要塞,进行了检查和督促。

  军民同赴国难

  1938年,日军攻破南京城后沿长江而上,直逼武汉三镇。9月15日,日寇攻破广济县城后,以4个师团为主力,并配备机械化部队、空军、海军,总兵力7万余人,猛攻中国军队重兵把守的田家镇要塞。“当地军民上下同心,谱写了一首动人的抗战诗篇。”程瑞库说。

  战役期间,广济县百姓自发组成青壮年运输队、担架队、救护队,奔波于硝烟战火中,往前方运送弹药食物,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

  据当地一名曾在第2军9师师长郑作民家中当保姆的八旬老太回忆,中国军队士气高昂,特别是由青年组成的精锐部队作战尤为勇猛。

  9月20日,为了攻克无名高地,103师调集3个营组建奋勇队。所有队员脱去上衣,拿起大刀一鼓作气冲上山头,黑暗中碰到穿上衣者便砍。一场厮杀下来,日军丢下500多具尸体狼狈撤离。程瑞库介绍,战役中后期,日军在海军和空军上的压倒性优势逐渐显现。在日军的毒气弹和飞机舰炮轰炸下,中国军队损失严重。

  历时12天的田家镇保卫战中,歼灭日军近万人,但中国军队亦付出惨重代价,伤亡近两万人,其中第2军施中诚的第57师和郑作民的第9师几乎全军覆没。

  当地80岁的老人张应龙回忆说,日寇所到之处,烧杀抢夺,无恶不作。“日本人进村后挨家挨户把村民搜出,驱赶他们下塘,然后用机枪扫射。”作为为数不多的幸存者,老人回忆起这段历史仍痛彻心扉。据战后统计,抗战期间,日军在广济县进行了15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近2万名平民遇难。

  历史将永远铭记

  程瑞库介绍,田家镇保卫战结束后,原广济县的老百姓纷纷前往战场,含泪收殓殉国中国将士遗骸,并在翟畈小学(原为五福寺)内设立民族英烈纪念塔,以祭奠战死疆场的英灵。五福寺抗战将士墓碑上的金黄大字“五福寺前后山脉抗战阵亡烈士永垂不朽”提醒国人,这里曾是中国将士抛洒热血的地方。

  “历史将永远铭刻着中华儿女血洒田家镇要塞的悲壮一幕。”程瑞库动情地说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史学专家袁大为认为,田家镇特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田家镇保卫战,成就了武汉会战的“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的战略目标。

  “作为武汉会战的关键一役,田家镇保卫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迟滞了日军进攻武汉的时间,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展现了中国军人守土抗战,共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袁大为说。(完)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