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问题解决在一线
英山县人民法院围绕化解基层矛盾这一主旋律,不断在基层工作的思路上、举措上大胆创新,探索了一条服务基层群众的新路子,奏响了一曲动人的司法为民之歌,为维护辖区安宁、推进基层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巡回审判
方便山区群众诉讼
英山是一个集老区、山区、库区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有3乡8镇309个行政村,最远的行政村距离中心法庭有70多公里。因山区交通不便,造成群众诉讼相对困难。
为解决大山里的老百姓打官司难的问题,英山法院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大力开展巡回审判,先后在辖区内设立11个遍及所有乡镇的巡回办案点,制定了《关于开展民事案件巡回审判工作的实施意见》,统一配置了便携式音响、打印机和笔记本电脑,让法官变“坐堂问案”为下乡办案,用法官的多跑腿换来百姓的少折腾。
2015年5月19日,英山法院温泉法庭的法官来到温泉镇金桥村5组的一座农家小院,就地审理一起相邻关系纠纷案。原被告双方是70多岁的宋爷爷和其亲侄子,两家房屋相邻,因为房屋排水沟产生矛盾,经村委会、司法所多方调解未果诉至法庭。考虑到原告年龄偏大、行动不便,且此类纠纷在农村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法官决定将法庭开到农民家里。庭审中,法官组织双方现场指认、测量,并采取“背靠背”“面对面”的方式,紧紧抓住双方系亲戚和邻居这一情感联结点,通过双方子女等亲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双方当事人当场达成调解协议,一桩相邻纠纷案得到了圆满解决,叔侄之间破损的亲情也得到了修复和维系,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2013年至今,英山法院共巡回审理案件481起,当庭结案307件,共开展法律服务讲座40场次,接受群众法律咨询百余人次,巡回审判活动覆盖了全县92%的县域面积,受到了基层党委政府和老百姓的欢迎。
借力引援
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维护群众合法利益,光靠法院唱“独角戏”远远不够,英山法院努力探索多元化解决纠纷的有效途径,借力引援,以4个中心法庭为依托,以巡回审判为辅助,整合网格化管理资源,建立起一套系统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
该院将诉调对接工作横向拓宽,先后联合县交警大队、县妇联、县人社局,成立交通事故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劳动争议3个人民调解委员会,派驻法官参与和指导调解,达成协议的进行司法确认,达不成协议则进入诉讼程序,初步形成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相衔接的三调联动格局。
同时,该院将诉调对接工作纵向延伸,在全县245个镇、村建立了诉调对接联系点,整合、吸纳、聘请熟知社情民意的乡村干部、网格管理员等担任专兼职调解员,参与调解工作。同时,由4个中心法庭分别负责辖区内对接点工作的运转、指导,与专兼职调解员保持动态联系,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合力化解矛盾,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诉调对接
提高基层解纷能力
为保障诉调对接工作有序开展,该院还不定期组织辖区便民联络员、人民调解员和综治工作人员观摩庭审,向他们讲解庭审案件基本事实、争议难点和法律适用,为他们调处类似纠纷提供实战指导,切实提高基层组织对社会矛盾纠纷的解决能力。
2016年3月,该县城关镇北汤河村一对亲兄弟因琐事纠纷大打出手,弟弟一棍致亲哥哥十级伤残。事发后,哥哥将弟弟告上法庭,要求弟弟赔偿各项损失费用78350元。为修复受损的亲情,承办法官来到北汤河村村委会了解情况,并与村干部、人民陪审员、当地司法所工作人员一同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劝告兄弟俩要以和为贵、相亲相爱、互谅互让。最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兄弟俩达成和解协议,除已支付的款项外,弟弟再支付哥哥各项赔偿款3万元。至此,一起亲兄弟之间的健康权纠纷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兄弟俩尽释前嫌,并对法院的工作表示肯定,村干部也对法院维护村集体和谐表示感谢。
两年来,4个中心法庭通过这种立体化、全覆盖的诉调对接网络平台,主动参与基层法治治理,共化解矛盾纠纷806起,确认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案件943件,实现了案件减少、群众信服、党委满意、社会和谐的多重效果。
“通过不断规范巡回审判和诉调对接工作,让法官的司法为民理念落地生根,把问题解决在一线、感情融洽在一线、形象树立在一线。”该院院长程华充满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