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宝贵资金用于雪中送炭
12.03.2018 16:41
本文来源: 财政厅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当前财政状况出现好转,各级政府仍要坚持过紧日子,执守简朴、力戒浮华,严控一般性支出,把宝贵的资金更多用于为发展增添后劲、为民生雪中送炭。”“要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连日来,湖北代表团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时表示,民生小事装着普通人的梦想,寄托着每个人的幸福渴求,各级政府要用好精力、财力,真心实意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钱从哪里来:控一般支出
5年来,无论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还是特大洪灾袭击,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坚持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兜底水平只升不降,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比例始终保持在75%左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2018年我们将继续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控一般性支出,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全面保障教育、卫生、社保、精准扶贫等基本民生和重大政策支出。省财政将继续坚持财力下移、照顾基层,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最大限度支持市县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
完善教育预算拨款制度和投入机制,大力支持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和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在文化建设薄弱环节上发力,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公共文化服务倾斜。
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救助等财政投入政策。支持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创业。提高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
完善扶贫投入机制,按照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资金使用绩效等因素科学分配扶贫资金,引导更多资金资源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精准聚焦。
——省财政厅厅长龙正才代表
钱怎么花好:无效必问责
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是一份“外行”看得懂、“内行”看得透的“阳光报告”。
一是专业用语大众化。二是财政信息公开化,把民生、环保等老百姓想知道的信息尽可能全面、系统、准确地公之于众,“家底”全部公开。三是资金使用透明化,主要表现为投向全透明,扶贫攻坚、产业升级、区域协调、乡村振兴等每个方面的资金安排事无巨细皆可查。
这是一份人民至上、实体优先的“民生报告”。民生支出占整个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75%。国家预算对公共服务的范围、深度进一步拓展,健康中国、优质教育、住房保障等新需求都列入财政保障重点。
这是一份内容日益规范、管理日趋严格的“改革报告”。现在,基层政府和财政部门普遍觉得,“钱袋子”越来越沉,责任越来越大。这说明中央财政输入性功能越来越强,资金分配越来越规范,资金使用绩效要求越来越高。
报告提出,牢固树立勤俭节约和过紧日子的思想,压缩日常费用,优化存量结构,减少小散支出,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努力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建议尽快实施绩效预算管理全覆盖,做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执行结果有考核、考核结果有应用”,真正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省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大春代表
难点怎么破:改革接地气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群众最关切最烦心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生活随着国家发展一年比一年更好。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献给改革开放40周年的最好礼物,就是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通过深化改革,把群众的“烦心事”变成“舒心事”。
过去,仙桃农村脏乱差,我们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清洁工程延伸到每个村,“一把扫帚扫到底”,农村垃圾集中处理。这项改革带动农村老百姓文明意识显著提升,有的村还开始了垃圾分类。现在,仙桃农村的环境在全省走在前列。
再比如,随着“放管服”改革推进,老百姓办事便捷多了。今年,仙桃将推行“网上办、掌上办”,提高“一张网”覆盖面,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满足老百姓对办事的需求,增强老百姓获得感。
在基层,抓好改革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理解透彻上情、吃透下情,找到结合点、落脚点,让地方改革更接地气、更具备可操作性,从而解决老百姓突出反映的实际问题。
——仙桃市市长周文霞代表
路径在哪里:遵从规律办
“健全菜市场、停车场等便民服务设施”“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完善配套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加装电梯”……今年这些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一种感受,和生活水平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生活水平是客观指标,感受则是主观指标。不等于说生活水平提高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必然提高,两者并非完全正向关系。有些针对主观感受的调查,得出让人意外的结果,比如有的农村生活水平没有城市高,农民的幸福感却高于城市。
主观感受的满足,要注重倾听群众的呼声,使民生建设更有针对性。不仅仅是在总量上增加民生建设投入,关键要看投入效果怎么样,是不是真正满足老百姓需求。有时一些小事花钱不多、投入不大,却在老百姓中产生很大反响,这就是急群众所需、想群众所想。
民生建设和经济建设一样,有自身发展规律,要按其规律办事。近五年来,居民收入增长跑赢了GDP,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是提高到60%。民生建设和经济发展要同步进行,不能超越经济发展阶段去扩大民生投入。也就是说,不能借债搞福利建设。如果超出经济发展阶段搞一些不切实际的建设,最终是不可持续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代表
哪里可着力:资源沉基层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要办高质量教育,必须把教育的一块短板补起来,就是不均衡的资源分布。
农村不仅要有学校,还要把学校办好。随着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建议推进更多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让城乡孩子同步享受优质教学资源。
——襄阳市第四高级中学校长李静代表
增强农村老百姓的安全感,还需要加大普法深度、力度。普法在农村还有盲区和死角,比如农民讨薪、土地租赁等,引发矛盾,影响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农民既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老百姓都说平安是福,平安就要靠法律保障,通过普法将法律根植于农民心中,来逐步转化农村陈规陋习。
——大冶市保安镇农科村党总支书记王能干代表
本文来源: 财政厅
12.03.2018 16:41
湖北发布首期200亿元政府投资引导基金
新华社武汉7月27日电(记者侯文坤)据湖北省财新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