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把“国字号”改革试点任务交给广东靠谱
日前,来自中央司改办的消息显示,广东等6省市将试点司法体制改革,在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等方面先行先试。
像这样的“国字号”改革试点,广东承担了多达50余项,包括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查办腐败案件体制机制改革等重头改革。
“国字号”改革为何青睐广东?原因至少有两个:
其一,“浓缩中国”的省情。广东虽富,却是“两个广东,两个阶段”。试点要想有代表性,广东很合适。
其二,改革开放的“独特基因”。广东30多年勇立潮头、敢为人先。把试点任务交给广东,靠谱。
深圳市坪山新区落地了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智慧城市建设、社会服务标准化等5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均已取得初步成效。比如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去年推进“织网工程”,坪山新区在全国率先实现政务信息互通共享。坪山新区党工委书记杨绪松说:“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是坪山改革试点最重要的任务,力争取得更大突破。”
在东莞,最有名的“国字号”试点,当属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2012年,东莞成为全国首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推行零元开公司、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等新举措。此后,从发出全国第一批电子营业执照,到率先推行电商企业集群注册,东莞不断领跑。通过工商登记、行政审批等一系列改革,东莞企业降低了隐性成本,共享改革红利。
梳理广东的“国字号”改革试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专家分析,以这些改革试点为抓手,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广东新一轮改革正不断深化,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继续担当“排头兵”。
改革涉深水,攻坚正当时。
广东省省长朱小丹说,我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带动改革整体推进。要给社会强烈信号,政府敢于“革自己的命”。
“以前扩建一间厂房,要跑十几个部门,现在一个窗口递材料,一个窗口取批复,少跑了很多冤枉路。”在惠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企业增资扩产手续、来自仲恺高新区一家科技企业的办事人员王辉,感受到变化。
投资项目审批,原来前置条件多,办理时间长,企业叫苦不迭。惠州的改革很干脆,整合所有与投资审批相关的部门,各个对外审批环节变成内部流转。
在新一轮深化改革中,广东简政放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高地”。
减“费”。对全省范围内所有企业免征32项中央设立和7项广东省设立涉企行政事业收费,减免时间自5月1日起算,预计年内可为企业减负15亿元。
减“批”。正式公布并公示“权力清单”,46个省直部门只保留694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转移、下放、委托事项达500多项。在全国率先取消省管权限内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企业投资项目办理时限总体压缩50%左右。
减“办”。全省实行工商登记“先照后证”等新举措,仅保留13项前置审批事项,其余108项改为后置审批。1至5月,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49.8万户,注册资本962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2%和252.1%。
改革只有进行时,改革者永远在路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这样诠释“排头兵”的使命:继续解放思想,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不断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使广东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走在前列。
今年,广东确立了13项改革重点任务,涉及政府职能转变、市场机制完善、金融机制创新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住“牛鼻子”,种好“试验田”,广东新一轮改革全力推进,改革新红利正在释放。记者 吴兢 李刚 李拯 于洋(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