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在珞珈】呈现一个生动的武大

19.06.2015  17:50

实习生:蒋培卓

晚上室友都睡着了,我还在赶稿子。肚子饿了就煮一碗面,加两朵蘑菇,特别香。”毕业20多年了,陈作涛校友对于在武大当学生记者的经历,仍然记忆犹新。

本科4年时间里,有3年半时间他都在《武汉大学报》任学生记者,奔走于新闻一线,废寝忘食地采访写稿。他感慨担任学生记者的经历让他受益良多,希望珞珈新闻人再接再厉,到更为广阔的平台回馈母校和社会。

这位经济与管理学院1992届校友,如今已是天壕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天壕低碳技术研究院院长。2013年,值120周年校庆之时,陈作涛以实际行动表达他对校园新闻和文化事业的支持,捐资500万元,赞助樱花诗赛、奖励学生记者、资助贫困生等。其中专设“天壕珞珈新闻奖”,用于奖励校级主流媒体的学生记者及其作品。

6月12日,第二届天壕珞珈新闻奖颁奖仪式举行,26名学生记者、68件学生作品获得奖励。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记者,永远没有捷径。”获奖代表纷纷讲述所感所悟,“勤奋和坚持是记者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成为共识。

有一次在室外做新闻拍摄,突然下起了大雨。没有带伞,没有带防雨罩,拍摄活动几乎不能进行。但我也没有放弃,冒雨跑很远买了把伞,一手给单反撑着,一手拿着相机拍完了整场活动。”武汉大学报学生记者宣妍回忆道。她说,新闻采访避免不了会遇到突发情况,但责任和信念支撑她坚持下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武汉大学官方微信代表杨佩汶也有许多难忘的经历:“有时候在外面采访一整天,回到宿舍腿都酸了。但为了尽快出稿,澡都来不及洗就开始写稿子,把一切搞定后,往往已经深夜了。”虽然很辛苦,但看到自己的新闻作品获奖,看到阅读人数不断增加,看到设计的专题获得称赞,“一切都值了。

校报记者黄佳慧曾四次获评学校“优秀学生记者”,作品也多次获评“年度好稿”。提到自己做记者的经历,黄佳慧有说不完的话。“各种采访教会我很多,这是其它途径学不到、接触不到的,也正是这份经历,坚定了我选择新闻行业的信念。

学生记者们通过一篇篇新闻作品,把精彩纷呈的校园生活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九院士共商“2011协同创新中心”发展》,不满20岁的学生记者在院士面前毫不胆怯。虽然采访内容专业性很强,也没有限制记者们的视角,他们如实记录了现场,挖掘到了新闻背后的意义,行文简洁却意味深长。《珞珈24小时》组图构思新颖,由6个学生蹲点,全时段拍摄,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为受众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武大。《广埠屯售卖假证现象评论》,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所见,采访到位,调研细致,发出了有见地有力量的评论。

天壕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群专程来汉,代表陈作涛出席颁奖仪式,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会。听了同学们的讲述,邓群感慨良多,“学生记者的职责,就是记录发生在武汉大学最亮眼、最值得纪念的画面,它们就像一颗颗珍珠,串起不一样的大学生活。

>>> 获奖名单: http://news.whu.edu.cn/info/1010/43730.htm

(编辑:严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