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生态河流风景独好
(张启龙)初冬,三五成群的野鸭在房县城区河流自由自在的游戈,携伴飞行的白鹭,时而在河面上盘旋,时而落脚到浅水滩嬉戏、觅食。
生活在沿河两岸的居民,每当茶余饭后,都要去河边溜达溜达,观水赏景,近距离接触野生水鸟。河流岸边,柳树成荫;河堤护坡,裁植的花草和观赏灌木景色宜人。风景独好的生态河流,怎能让人看得够呢?
地处鄂西北的古老房县,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西周太师尹吉甫辅佐周宣王文治武功,功勋卓著,衣冠冢就在房县;自秦至宋14位帝王将相贬居房陵;药圣李时珍在房县写成了鸿篇巨制《本草纲目》;李自成在房县驰骋沙场;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浴血奋战。悠久的历史渊源,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听前辈们说过,环抱房县城区的河流55公里,原来河堤由砂石垒砌,防洪标准只有5年—遇。由于环境意识淡薄,管理弱化,围恳、占用河道成为顽疾,人们向河内倾倒垃圾几乎无人干预,加上生活、工业污水的超标排放,使本来清洁如镜的河流,糟蹋成“臭气熏天”的脏河。
治理“臭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不待我。房县生态治河摆上议事日程,充分借鉴长沙、桂林、贵阳、深圳等地区治理河道的先进经验与做法,提升房县对生态河道治理、水文化建设的全新认识,坚持将水文化与河道治理有机结合,确立“防洪保安、人水和谐、生态优美、用水便利”的治水理念,结合打造水生态、丰富水文化、提升项目品位的治水思路,科学绘制堤稳、水清、岸绿、景美的健康河流蓝本。
在河道堤防工程治理中,房县大胆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确保工程既要提高防洪能力、保障防洪安全,尽可能地保留原河道流向,维持河道原有的风格,河道两岸的行洪滩地,保留原有湿地生态环境,完成修建了“堆石”坝、“曲线”坝、“蘑菇”坝、“跌水”坝等12级生态拦河坝。
通过建设形态各异的生态拦河坝,衬托高低起伏的休闲通道,既错落有致,又生态自然;在堤脚防冲部位,就地取材,利用河卵石砌筑,形成鱼巢,在河势平缓、人口集中处设置一些亲水平台和亲水台阶,即方便通行,又能方便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并提供一个休闲、纳凉的处所,得到当地群众的高度赞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实施生态河道工程治理,使房县形成了“水在城中,城在绿中,绿韵悠长”的生态画卷,成为了房县城区环境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受到国家水利部、湖北省水利厅的一致好评,来自云南、四川、河南、广西、江西等9个省23个县市政府、兄弟单位云集房县,观摩学习。
生态环境在变,河流水质也必须同步整治。房县多方筹措资金,在县城建设日处理6万吨生活污水处理厂一座;投资6836万元,启动10个工业污染治理项目,设计日处理工业废水3万吨;完成整治“五小”污染企业18家,在沿河两岸设置垃圾箱500个。
经过多年连续治理,当地完成城区河流综合治理48公里,建设人工湖17座,蓄水量800万立方米,已将房县生态河流定制成湖北省乃至全国山区县中小河流生态工程、示范工程,直接受益人口20多万人,获得了水利部、湖北省水利厅、十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
如今,房县城区河堤绿郁葱葱,河流水质提级达标,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客商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为房陵大地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