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新四军女战士回忆抗战:受父辈影响走革命道路
八路军办事处旧址,抗日老战士给学生讲抗战经历 (记者严斯林摄)
楚天金报讯 (记者 方历娇 实习生 李灿)“当时每天看报纸,就看到不同的地方沦陷,是一种揪心的痛啊。”89岁高龄的文询,精神矍铄,可提到日本鬼子的凶狠,突然变得咬牙切齿。
昨日上午,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一楼,89岁的新四军战士文询和91岁的新四军战士彭其光对记者讲述日军侵华罪行、回忆血泪岁月,将现实拉回枪林弹雨中。百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文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尽管已经过去77年了,但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历史。静思过往,才能牢记现在的使命。
1926年,文询出生在湖北省浠水县下巴河一带的一个名门望族。伯父闻允志早年加入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留学日本,“九一八”事变后毅然回国投身抗战。1940年,闻允志率部开辟抗日根据地,任冀鲁豫第一军分区政委,同年8月,在与日寇激战中壮烈牺牲。“复国情何急,扬鞭革命去。暮云春树景,何寄着戎装!”伯父闻允志曾在革命期间给文询的父亲闻振之寄回一封信和一张照片,照片的背面就写着这首诗。闻振之也是一名出色的地下工作者。下巴河曾是敌、我、顽三方“拉锯区”,闻家成为新四军地下联络点。晚上,父亲常抽空给她和妹妹讲抗日形势和延安的革命故事。深受伯父和父亲的影响,文询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11岁的文询还在武汉读书,然而国难当头已经没有安稳的书可读。武汉沦陷后,她回到老家,在父亲办的革命学校里做起革命宣传工作。但是,敌人耳目众多,宣传工作只能秘密进行。爱好文学的文询就创办了一个黎春诗社,青年学子在文询带领下一边读书,一边发动群众参加抗战。
文询说,她至今不忘老家的一对父子,刚走出家门,恰好遇到日军进村,当场被打死。村里好多妇女被日军凌辱,家家户户的鸡、狗都被抓走烹食。听闻日军进村,村民只好躲进山里与之周旋。
1946年,20岁的文询在革命宣传工作中收获了自己的幸福,结识22岁的新四军战士彭其光。当时彭其光在新四军中做侦察工作,两人互有好感并发展成恋人,最后结成夫妻,共赴国难。
解放后,文询曾任武汉市司法局办公室主任等职,1985年离休。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