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晓 我参与 我奉献——荆门“创森”掠影之四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 赵辉 卫平 金成 卓君)华夏首县,神州新郡。
荆门历史悠久,文明灿烂。与此相呼应,在“创森”过程中,荆门生态文明建设同样夺目。
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湖北省森林城市、中国观鸟之乡、世界长寿之乡……
绿是色彩,也是文化。在生态文明建设征程上,永远没有终点。
荆门市委书记别必雄说,“创森”让生态观念入脑入心,打造了一张城市新名片。
读山问水
在民众心中播绿增绿
深呼吸
闭好你的眼睛
全世界有最清新的氧气
……
哼着《深呼吸》,吮着森林的芬芳,杨先生的感受,那是“钻髓入骨的舒适”。
5月23日,杨先生一家,以及50多位普通市民,接受荆门市“创森”办的邀请,到大口国家森林公园和虎爪山国家森林公园,读问山水、体验森林。
置身森林,犹如潜入生态画舫,树影婆娑、清脆鸟鸣、花草吐芳……市民们在体验与感受中,增加对“创森”的认同,升华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时间前移。5月9日,一群摄影家,也受邀走进了森林,用他们手中的镜头,捕捉瞬间精妙绝伦:水杉、竹林;溪水、瀑布;花草、动物;漂流、护林瞭望塔……摄影家们把“创森”的精彩,定格在影像中。
邀请摄影家走进森林,是“荆门森林美”摄影大赛的一部分。比赛从4月22日启动,已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摄影家、摄影爱好者、普通市民纷纷拿起相机,捕捉自己心中对绿色的认知。“创森”进入最后冲刺,“创森”的行动也在不断升级——在广大市民心中播绿增绿,植进生态文明的种子。
这是一座城市对绿色不懈的追求!
文明养成
我知晓 我参与 我奉献
自从2011年决策“创森”,“生态荆门”发展战略,就写在了当年召开的市七届党代会的旗帜上,全市上下形成了“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荆门”的共识。
第二年的年初,市委召开“创森”动员会,形成了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的“创森”组织网络,随后编制了“创森”总体规划,确立了“绿色农谷,森林荆门”的森林城市定位。荆门各级、各部门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森林城市建设五大体系40项指标任务。
对于民众,自然不能置身事外——“我知晓、我参与、我奉献”,从此,全市300万人站在了生态建设的新起跑线上。
全方位、多视角、高密度的宣传,形成了持续、集中、全民关注的“创森”氛围,增强了民众植绿、爱绿、护绿的意识。
倡议广大民众开展“全民植树绿化、共建森林城市”活动。创新义务植树形式,开展“认建、认管、认养”;建立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0%。
工业园区、企业,机关、庭院推行绿化达标。全市“一核六片十五园”重点工业园区全部按生态园区规划建设,500个庭院小区绿化达标。
在全国率先启动公务机动车碳汇造林试点,市直和中央、省属驻荆单位的公车,按照每车每年500元的标准缴纳公务机动车碳汇造林资金,委托专业造林机构造林,既丰富了造林形式,又保障了造林质量。
守住红线
建设与保护并重
荆门,接三湘、通九派。境内低山、丘陵、平原,森林、湿地、桑田,绿野、花海、溪流,城镇、村落、宅院,错落有致、交相辉映。
“创森”进程中,荆门融生态建设与保护于一体。
保护城市“绿肺”和“蓝肾”,保护生物多样性。严守林地、湿地红线,严防森林火灾、有效防控森林虫害,提高森林质量,保障城市森林健康。
保护古树名木。对1300多株古树名木登记造册、建立档案、逐株挂牌,明确保护级别和管护单位。
建立了大口、虎爪山、太子山、千佛洞4个国家森林公园和绿林山省级森林公园,漳河、莫愁湖、惠亭湖、潘集湖、仙居河5个国家湿地公园和石龙、官冲、钱河、象河、石门湖等5个省级湿地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3个省级自然保护小区和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
建设蜜蜂博物馆、葛风情园、大口国家森林公园等生态科普宣教基地23处,海慧中学、孙桥中学等一批省级绿色学校;以“植树节”、“爱鸟周”、“湿地日”等为契机,强化生态文明宣传与教育,让民众了解、走进森林、湿地,享受森林城市建设成果。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创森”过程中,适地植树、不搞大树进城、不栽奇花异草。“创森”以来,没有破坏森林资源、侵占湿地、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重大事件发生。
“创森”,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