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开始以新的眼界看待过去

11.05.2015  11:27

  日前,由102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方队意气风发走过莫斯科红场,获得世界瞩目。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最高领导人和中国军队第一次共同出现在他国的阅兵场合,也是中国仪仗队以史上最大规模亮相俄阅兵式。在红场,中俄两国共同叙说历史及传统,表达和平与友好的意愿。这是一个世界级场合,就二战纪念的规模和隆重程度而言,中国和俄罗斯获得了相同待遇,比肩进入了历史叙事的中心。

  仪仗队走过红场,既是威武仪式,也切实提振了国民心态。置身二战纪念场合之中,如此硬气和潇洒,确实让我们对二战乃至近代历史的国家记忆有极大改观。新的记忆,已经是复兴的色调,是英雄的气场,曾经的历史屈辱激励奋斗,少了各种挫败感。

  历史基于事实,但对历史记忆的方式,取决于今天的心态。如果说,近代中国饱受列强欺凌,至二战时刻,民族悲剧达到了顶点,屈辱的记忆绵延半个多世纪,那么今天,此时此刻的这一红场踏步,却有踏破前尘往事的痛快。

  中国二战战胜国的身份,今天开始被重新提起,世界历史和学术眼光中也有相应的重估。70年前,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了胜利,中国也是其中成员之一。但是,关于二战的历史解释在雅尔塔协定之后,尤其是一场冷战之后,变成了美、英、苏中心论,其实就是西方中心论。历史解释权和真实的国家权能相为表里,在为赶英超美而努力中的中国,一度没有“插话”的机会。

  中国抗战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我们,很多国家也在重提。重提,有我们自己持续的努力,也因为我们开始被别人重视。国家的发展崛起,相应的国家历史、国家身处的世界历史,意义会有重估,会出现新的解释。

  新的历史眼界,体现于我们自己新的心态。二战纪念,我们为屈辱而沉痛,也开始为抗战英雄而喝彩,开始寻找更多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资料,开始补充甚至主动参与二战历史叙事,谋求主动的话语权。而那更漫长的中国近代史,屈辱催生的不再是悲情,而是厚重的民族情感,让我们始终感到脚下的土地坚实,能够笃定前行。

  可以明确的呼喊了:就丢掉“弱国心态”吧,那种总觉着被人欺负的心态,已经不合时宜。国际社会的多元和开放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呼唤着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国民心态。

  参加红场阅兵的仪仗队,不仅是一种国家形象的展示,更提示了国民心态应当更加积极和向上。对于战争认知的心态在转变,对于近代历史记忆的心态也在转变,我们开始以新的眼界看待过去。(蒋哲)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