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选择日本大米

11.03.2015  17:42

随着国人消费力的提高和消费市场一再被国内商品质量门的打击,部分中国人开始“放眼世界”,把消费的阵地转向了国外。特别是在“吃”的方面,婴儿的奶粉米粉、各种保健品和药品、以及,被许多人追捧的日本大米。

日本电饭火了好多年,日本大米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不仅是因为日本的食品安全要好于国内,更是因为去过日本的人都毫无例外的肯定了日本米饭好吃这个事实。

2014年,海关进口的日本大米增长率奇高,被有心人解读是中国奢侈品的新贵。其实这是过于夸张了。日本米好吃,运费和销售成本都不低,能享受最有名的北海道精米的人群还是少数。从日本进口的大米,只占东南亚的千分之一。只是,忽然有人关注了日本大米,而汇率走低更是让尝鲜的人多了一点点。

日本大米真的那么贵?

据了解,日本普通大米的售价是10公斤3000日元左右,合人民币一斤7.9元。

而日本乐天网(相当于淘宝)上最昂贵的大米,是新澙南鱼沼出产的“极上有机米”,5公斤的日元售价(含税)是13600日元,合人民币670元左右,一般日本人也不会买。

而之前所谓“中国客1500块买5公斤日本大米”的新闻最早是从台湾的《自由时报》出来的,然后国内媒体开始乱转。其实这个1500块应该为日元或新台币单位,折合人民币也就在350元左右。

难道中国米不应该是最好的米吗?

拥有7000多年稻米栽培历史的中国,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大米故乡,是世界栽培稻起源地之一。但13亿人的口粮负担,让我们国家在近代的育种只能先保证“高产”,至于“好吃”,那是满足了温饱之后下一个阶段的追求。

反观日本,在近代尤其是1900年以后,随着遗传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日本和中国一样在水稻改良研究方面突飞猛进,目标主要是培育出更高产和耐病性的优质水稻。从二次大战以前到战争中、战争后的粮食困难时代,主要以高产为最重要目标,而1970年前后,日本进入稻米过剩时代,日本人民发现大米并不是稀有物件了,开始傲娇:我要吃好吃的米。于是以市场评价好与不好为开端,日本农业工作者开始把品质作为最重要目标。

于是,日本农业科学家开始发挥“你想把饭做出什么花样,我就能育出什么样的种”的鬼畜精神,一头扎进了研究大米口感的事业中。

也正是因为种追求极致的匠人精神,让日本大米的改良和栽培技术超越了中国,也成就了不一般的日本大米。

细到极致的日本稻米技术

稻米种植,包含了超多的技术活儿:选种、育秧、移植、生长期管理、储藏、脱壳加工成精米,最后是做成米饭。这个复杂的生产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口感。

一年一季的稻米,成熟期长,颗粒饱满,比闻起来香吃起来一般的东南亚大米好多了。日本稻谷在种植环节上的最大优势是重视优良品种的选育。

一般优质稻是指米质一级以上的水稻,普通稻是米质二级以下的水稻。

优质稻米在评比标准中的外观、碾米、市场、卫生、蒸煮、食味、营养七项品质指标都优良的食用稻米。优质稻的谷壳茸毛短而少,颜色更白,颖壳薄,尾端常见有细微裂缝,后熟期较长(3 个月左右)。后熟期过后,优质稻米的加工工艺品质为最佳。

每一粒优质稻米的米粒,皮薄,组织坚实,直链淀粉含量中等偏低(22%-25%),胶稠度中等偏软,透明度较高,光泽好,米粒延伸性好(米饭好不好吃就看它了),脂肪含量较高(东北大米有油光就是这个道理)。

优质稻米对温度较普通稻米敏感,温度越高其品质劣变越快,度夏后常出现米粒回生现象。因此日本都采用低温储藏精米。低温下储藏的稻米会让大米更容易保持自身的口味和新鲜度。日本利用了低温下稻米为避免自身结浆的生物特性,保持了糖分和氨基酸在米粒中的比例,熟化之后的口感,让陈米堪比新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