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打造环保模范城市 共建碧水蓝天硒都
“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创建是提高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的有效举措,为此,恩施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将创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作为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的民生工程,以“创模”为抓手,着力于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努力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是健全机构、强化领导。2012年,恩施市成立“六城同创”工作领导小组,市委数据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进一步强化领导,明确任务,与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等创建工作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市政府先后多次组织召开“创模”专题工作会、推进会和督办会,解决问题,处理难题。同时,将“创模”工作任务纳入环保目标考核,年初与相关职能部门、企业签订环保工作目标责任书,年底集中组织考核,并执行《恩施市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考核奖励办法》和《恩施市环境保护工作“一票否决”实施办法》,对完成任务的单位、企业进行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单位、企业进行惩处。
二是细化指标,明确任务。理清思路,将指标细化,履行职能,将任务明确。根据“考评细则”,恩施市分年度制定了《恩施市创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将“考评细则”中27项考核指标进行细化,并根据各部门工作职能,将考核小项创建任务划分到各职能部门,确保逐项落实,项项达标。市“创模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专班,对考核指标进行逐项梳理,并分析汇总,形成技术分报告,完善档案资料。
三是宣传发动,全民参与。“创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众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为加大“创模”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参与“创模”,人人共享“创模”成果的氛围,恩施市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模”宣传活动。利用政府网站、电视、微博、手机报等宣传媒介,宣传“创模” 工作动态和成果;利用电子显示屏、大型喷绘、国定橱窗宣传“创模”意义;以全市“世界环境日”、科技下乡、“环保六进”、中小学环保教育课程等宣传活动为载体,通过专题讲座、知识问答、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开展“创模”宣传活动。
四是挖掘特色,打造品牌。恩施市享有“鄂西林海”、“世界硒都”,被誉为 “天然氧吧”、“中国最适合洗肺城市”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为恩施市实现跨越发展和“生态立市”增添了底气。
恩施市围绕“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主线,大力实施“四大环保工程”(青山工程、碧水工程、宁静工程、蓝天工程),开展“三项整治”(噪声整治、渣土整治、清江河流域水体综合整治),依托生态环境优势,着力于打造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品牌。以城区为中心,以13个乡镇办集镇为框架,以“八大生态走廊”为纽带,绘制了全市生态发展蓝图。以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和农村环保项目为载体,推进农村生态保护工程,2010年以来,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实施了“恩施大峡谷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等一批生态环保项目,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污染;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举措,推进湖北思乐集团、山寨皮革等工业项目“退城进园”和落后产能项目淘汰,为生态环境保护腾出空间,自2008年以来,恩施市先后关闭了恩施市八龙化肥厂、新塘水泥厂等等4家水泥、小化工等落后产能及高能耗企业或生产线;以城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减少污染物排放,恩施市红庙污水处理厂、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后劲。
通过创模,恩施市环境全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市主要河流水质全面达标,集中式引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2012、2013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分别达到343天353天,优良天数分别为94.23%、96.97%,环境保护能力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环境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打造仙居恩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