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徐启汛讲述40年的修表故事 为了护眼十多年几乎不看电视

20.03.2016  12:06

(记者郑汝可 余坦坦 罗斌 通讯员卢锦锋)中山大道兴业里巷口,武汉修表技师徐启汛的摊位总是不断有人光顾。曾经的时代钟表商店被如今的大洋百货、王府井百货取代,街对面的手艺人徐启汛,却在修表的行当里坚持40余年。

昨日下午,徐启汛登上长江日报和武汉市民之家联合主办的市民大讲堂第115期,讲述了自己40余年精益求精修表的故事。本期市民大讲堂,是“工匠精神”主题系列的第一期。

昨日,徐启汛做客市民大讲堂,表演修表绝活“栽擒纵轮”,在眉毛粗细的轴尖上打孔穿丝。一名观众登台在放大镜下查看精湛工艺 记者刘斌 摄

不勤快就与修表无缘

我今天就想说一个‘勤’字,不勤快我就与亨达利无缘。”今年62岁的徐启汛一个箭步跳上讲台,开口的第一句话,中气十足。

1972年,徐启汛初中毕业,被分配到亨达利钟表行工作。“当时都说‘钟表照相一枝花’。”他说,早在上世纪20年代,亨达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钟表名店,不仅销售的钟表质量可靠,维修技术也属一流,自己正是因为性格勤奋不怕苦,才在分配上“尝了甜头”。

刚进亨达利,徐启汛被分配在柜台卖表带,“我做梦都想学修表,长期申请,领导都不答应。”不得已,他决定自学。站10年的柜台,徐启汛用业余时间学会了钟表构造、拆装等基础知识,店里进进出出所有的钟表货号、说明书,他也烂熟于心。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年年都被评为优秀营业员的徐启汛,因思路活泛肯钻研,被晋升为业务主任。业务做出成绩后,他敢向经理再提申请了:“现在能进车间学修表了吗?

前面的一切都是铺垫。”1993年,徐启汛终于名正言顺进入车间,成为一名修表工。

现场在眉毛粗细的轴尖上打孔穿丝

进车间后,徐启汛业绩一直排在第一,“我太喜欢修表了,别人不修的,不好修的,我都愿意琢磨。”第二年,他想要报名参加武汉市钟表技能大赛,经理不同意,“干了20多年的老师傅还没底,你一个新人凑什么热闹?”徐启汛只说想见识见识,闷不吭声地拿了当年的第六名。

1995年,他又报考钟表技师职称,当时,“栽擒纵轮”是考试的项目之一,不少老师傅到退休都没考下来。“当时报名费就要400元,大家都劝我不要花苕钱。

手表里的擒纵轮,又叫骑马轮,是由擒轮、摆轮组成的一组齿轮,它们能以正确的速率驱动钟表指示时间。齿轮的轴尖通常只有一根眉毛粗细,如果不小心摔断,市场上又配不到,就必须手工修复,精细程度堪比心脏搭桥。这一项,徐启汛拿了当年的最高分,顺利通过考试。

现场,徐启汛表演了这一绝活。十来分钟的时间,他用手工制造的钻花,在眉毛粗细的轴尖上打一个小孔,再将一根头发丝粗细的钢丝插到里面并栽上去,修好了齿轮,观众无不惊叹。“现在,武汉市能做这个的技师,已经不超过10人了。

修了10来年钟才敢正式拆表

从钟表厂退休后,徐启汛在中山大道兴业里巷租了个门面,继续老本行。他说,自己觉得最幸福的事,就是让一个个“睡着的表站起来”。

为了保护眼睛,十几年来,他几乎不看电视,现在也只是戴一副250度的老花镜。送来修理的钟表,不管多难,徐启汛一定想着法子修好。

一次,一个70多岁的爹爹,拿着表跑了一天也没找到能修的地方,徐启汛帮他修好了,后来,爹爹又带自己的女儿来光顾;还有的顾客,专程从百步亭骑着自行车过来,感谢徐师傅不仅修表质量好、价格还公道。

徐启汛说,现在的年轻人如果学习修表,教上半年,基本都能掌握基础。但自己当年,大概修了10来年的钟,“手活了”,才敢正式拆表。拿到一块手表就能立马知道表的型号、年份、价格,都是最基本的功夫。

现在手表的新款不断推出,我也要活到老学到老,不能坐以待毙。”徐启汛说,自己一生信奉“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勤奋,才能精益求精。

花絮>>>

现场观众“”名片

徐师傅,我有一只上世纪80年代买的表,一直没修好,能找您吗?”“没问题,你拿来我帮你想办法。”现场,不少市民围住徐启汛,向他咨询钟表方面的问题,徐启汛准备的几十张名片很快发完。

记者注意到,徐启汛的名片上,写着“原时代钟表店修理技师”。徐启汛说,“文革”期间,亨达利曾更名“新时代钟表店”,自己的这个技师称谓,算是一直保留了下来。

赠书法点赞市民大讲堂

现场,徐启汛向市民大讲堂赠送了一幅“市民大讲堂 充满正能量”的对联。徐启汛说,自己特地写下这两句,为市民大讲堂点赞。

记者从徐启汛亲友处得知,他多才多艺,除了手表修理,拉二胡、吹笛、毛笔字、裁缝活样样都会。年轻时同事结婚的礼服,都是他帮忙给做的。

责编:李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