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示范区引领金融全覆盖
31.12.2015 10:52
本文来源: 财政厅
新农金试点集聚金融资源
2014年9月,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等五厅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柴湖开展新型农村金融试点的意见》,这是我省第一份针对省级战略出台的金融支持配套文件。荆门市深入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示范区和社会信用建设示范区建设,着力促进柴湖开发区金融业大步跨越、后发居上,取得了较好成效。
着力做大“底盘”,引导金融资源流入柴湖。为引导金融机构充分对接柴湖融资需求,人民银行荆门市中心支行组织金融机构与柴湖项目和企业洽谈合作,促进政银企良性互动。在2015年全省“早春行”现场签约活动中,金融机构共与柴湖企业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签订信贷合作协议10亿多元。
着力做强“引擎”,推动金融创新在柴湖先行先试。一是积极拓展政银合作内容。推动金融机构与开发区政府合作,发挥财政资金的信用增进和风险缓释作用,开发区共注入财政资金4500万元,经办行放大10倍。二是创新项目建设投融资模式。大柴湖开发区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与湖北融园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产城融合生态新城整体建设PPP项目协议,采取股权合作的方式,投资12.3亿元整体建设柴湖移民新城。三是建立柴湖产业发展基金。由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按3:1筹集4000万元,金融机构再放大10倍为柴湖盆花等特色高效农业增加贷款额度。四是继续深化主办银行制度。目前共为231家、7类主体完成了信息卡建卡立档,包括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和中小微企业等,有效提升了对接效率。
着力畅通“路网”,推进金融物理网点和支付体系建设。截至9月末,柴湖地区5个银行网点中,已有2个网点进行了重建,3个网点进行了改造,1家村镇银行、1家小贷公司计划在柴湖设立分支机构,1家企业拟在柴湖新设小贷公司。针对金融服务物理网点覆盖面不足的现状,着力开展惠农联系点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目前,银行机构在柴湖54个行政村建立村级惠农金融服务联系点64个,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
着力培植“客流”,推进柴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4年11月,柴湖被确定为全省4个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之一。“大柴湖信用信息网”(现已升级为“钟祥市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将柴湖所有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主和企业纳入信用信息网,打造柴湖经济主体信用档案、信用评价、信用对接、动态管理的平台,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共用。
在探索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同时,深入开展信用知识宣传,抓好“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等细胞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各经济主体信用等级。目前,柴湖镇已连续三年被评为“信用乡镇”,54个行政村创建了48个信用村;已建档评级农户数1.86万户,占农户总数的86%,其中评定信用农户1.77万户,占农户总数的82%。
柴湖“新农金”试点工作以来,荆门市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对接柴湖企业、种养大户和广大居民,深化农村普惠金融,金融环境呈现良好势头。截至9月末,柴湖各项存款余额21.19亿元,同比增长60.17%,今年新增存款7.29亿元;金融机构对柴湖贷款余额7.89亿元,同比增长298.48%,今年新增贷款5.65亿元。
探索跨区域合作新模式
江西省九江市与湖北省黄冈市辖的黄梅县小池镇一衣带水、隔江相望。201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黄梅小池开放开发的意见》正式出台,“小池开放开发”上升为省级战略。围绕这一目标,人行黄冈中支致力于推动黄冈市与九江市开展跨区域金融合作,探索通过金融一体化来支撑和推动“一江两岸”经济一体化的新途径。
规划引领,建立金融“一体化”的合作机制。2012年2月,湘鄂赣三省政府签订了《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人行黄冈中支与九江中支签订了《推进小池滨江新区“一江两岸”金融一体化框架协议》,规划将黄冈与九江打造成金融一体化创新试验区,推动两市在金融基础服务、市场准入、信息交换、金融监管等方面开展合作。为此,两地人民银行联合成立了“一江两岸”金融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一江两岸”金融一体化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发挥人民银行大区分行的管理体制优势,先期在支付结算、融资、中介市场互认、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推进融合。为及时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和金融风险,领导小组还建立了突发事件和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服务先行,找准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起点。推行金融一体化,根本目的还是促进金融服务的便利化和低成本化。人行黄冈中支把支付结算一体化作为金融一体化的起点,首先是推进小池与九江同城化结算,把小池金融机构纳入江西省资金清算大同城范围,迈开了金融一体化的第一步。其次,经两岸金融机构协商,试验推出便利化的资金结算工具——公交IC卡,完成了支付结算一体化的第二步。第三步,计划将两岸银行卡结算实现同城化,免除两地居民跨江刷卡消费手续费,降低消费成本。
市场跟进,拓宽金融“一体化”发展空间。首先是推动信贷市场的融合,组织两岸银企开展对接活动,推荐和鼓励企业参与九江金融机构信用创建和评级,与银监部门协商,允许本地金融机构对九江居民在小池购房发放住房按揭贷款。其次,推动中介市场的融合,两岸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及行政管理部门共同签署了市场准入协议。第三,推动两岸企业携手进军资本市场。
监管协同,增强金融“一体化”发展后劲。随着两岸金融一体化的推进,监管的一体化是绕不开的课题,经过与政府和银监部门协商,两岸决定在金融监管上相互协同,逐步实现一体化。首先是在业务范围和金融产品的推介使用上,允许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包括支付结算,存贷款业务,银行卡、理财产品销售等中间业务,以及证券保险业务等。允许两地金融机构跨江拓展业务、公平竞争。二是在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方面,逐步放宽限制。经过协调,允许九江金融机构通过在小池发起设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方式,跨江进入黄梅金融市场。三是在金融行政许可上,享受同城待遇。双方企业或居民,到对方人民银行办理职权范围内的相关行政许可事项,均视同当地企业或居民,同等条件办理。四是建立统计监测和监管信息共享制度,实现统计数据和监管信息共享。
金融普惠“龙凤呈祥”
湖北来凤和湖南龙山两县,隔酉水河相望,同处武陵山腹地。2011年,国务院批复《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规划》明确设立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确立“十个一体化”建设,“金融服务一体化”为首要建设目标。
来凤县人民政府、龙山县人民政府,人民银行恩施州、湘西州及来凤、龙山两级行共同努力,以示范区“金融服务一体化”为目标,以“政府主导、人行牵头、部门协作、经济金融为主体、社会各界全参与”为工作抓手,逐步形成了“相互促进、创新发展、跨区融合、金融普惠”的跨省毗邻区域农村金融服务新格局。
实施近5年来,龙凤示范区在金融组织体系建设、支付服务便利、信贷服务支持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金融服务“三农”覆盖面扩大,金融惠农强农能力增强,实现了金融提质、经济提速、信用提级的综合效应。
布局统筹,健全示范区金融组织体系。上世纪90年代,国有商业银行大面积从农村乡镇撤退,农村信用社网点也收至乡集镇,许多偏远农村连基本的存取款都难。为此,两县联合出台《关于金融支持龙凤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来凤县2011年以来先后引进村镇银行、湖北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并由政府出资1235万元,为县农村信用社化解历史包袱,成立了农村商业银行;龙山县引进湘西长行村镇银行、华融湘江银行等一批金融机构,壮大了示范区金融机构实力。与此同时,两县政府积极支持民间融资平台、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类机构以及惠农金融服务联系点建设。
支付同城,提升示范区金融服务便利化。人行恩施州、湘西州中心支行联合出台《关于金融支持龙凤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创新推出“支付结算一体化”。在实现同城结算基础上,两县加大便民支付结算系统与设备建设,将大小额支付系统、国库横向联网系统、人民币反假工作站向乡镇延伸,扩大转账电话、ATM机、POS机安装数量,在示范区形成立体型农村支付服务新格局。
信贷跨区,加大示范区“三农”信贷投入。几年来,龙凤示范区两县通过政银企交互对接和金融“早春行”联合行动等举措,推动了跨区信贷服务融合发展。截至2015年9月,示范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96.75亿元,比2010年增加65.71亿元,增长211.69%,贷存比达51.54%,比2010年提高11.51个百分点。
生态共建,优化示范区金融信用环境。区域金融协作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区域信用环境基础之上,生态共建优化区域信用环境是示范区两县政府、金融机构及相关部门达成的共识。为此,我省在“湖北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监测系统”中专门开辟了“龙凤示范区监测主页”,同步实时监测龙山、来凤两县的金融生态环境,由我省来凤县协调、指导邻省的龙山县统计、报送20余项监测指标数据。示范区两县协商制定了《社会信用体系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联合开展各类信息收集。截至2015年9月,示范区共收录自然人信息51万条,采集企业信用信息1775户,每月交叉查询个人征信记录300余份。金融生态建设一体化已然形成。
本文来源: 财政厅
31.12.2015 10:52
故
事
湖北发布首期200亿元政府投资引导基金
新华社武汉7月27日电(记者侯文坤)据湖北省财新浪湖北
湖北对东盟贸易十年年均增长15.6%
中新社武汉7月17日电 (武一力)“十年来,湖北对东盟贸易年均增长率达15.新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