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要做好“结合”文章

18.09.2017  16:54

湖北日报讯  周志红

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京山县一直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发展生态农业,到建成“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再到“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县,奋力打造湖北生态文明第一县”,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近日,京山县顺利通过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评选省级验收。我们的体会是,抓好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不折不扣、接续不断地落实好绿色发展理念,要在做好结合文章、全域统筹推进上下足功夫。

注重生态长期保护与环境专项治理有效结合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用足气力,驰而不息实行保护与治理并重,构建可持续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防控”,才能留住绿水青山。真正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食用安全的食物。

以一种体系筑屏障。在坚持绿色发展的整体认知和整体行动下,遵循空间均衡理念,全县逐步形成“一屏两廊三圈四带五网多节点”的生态安全格局,建立起北部大洪山森林生态屏障区,规划建成中部百里生态画廊、中南百里产业文化走廊,构建成环中心城区山水生态圈、南部中国农谷农业生态保护圈和东北有机农业发展圈,打造出京山河、永漋河、大富河、滶水河和漳河五条水网,六类国家级保护区,涉及自然风景名胜区、森林(湿地、地质)公园和观鸟基地。

以一条红线保净土。划出生态红线就是划出生态责任底线,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理念,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和耕地红线管控制度,不能越雷池一步。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制、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和违法责任追究制。全县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逐年上升,是国家粮食安全生产重要基地、省级生态环境重要功能区,2016年被评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以一套机制强整治。有良好的机制才能协调各方形成合力,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领衔全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倒逼领导干部强化生态红线意识;实施防污减排“蓝天”工程,实行空气联防联治“片长制”,关闭湖北结晶硅厂、京山水泥厂等10多家污染企业,严禁秸秆焚烧,全年一级优良天气达到300天以上;实施四水同治“碧水工程”,实行京山河、永漋河、大富水河和漳水重点流域“河长制”,关停流域内禁养区规模养殖场330家,综合利用和治理达标680家。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户收集、村集处、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在全省推广。

只要下狠心,花气力,推行“自然休养”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就没有啃不下的骨头,过不了的“火焰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注重企业技术改造与培育绿色产业有机结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服务绿色发展大局,以绿色生态福利催生经济转型升级红利,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敢于对污染排放说“”,对低碳循环叫“”。

深化技改,促进固废再生利用。大力开展工业、企业固体废物减量化技术创新,推进固体废物资源转化利用和再生产业发展,强化废旧电器、钡盐钡渣和硅铁炉渣等固废无害化处理。支持全国水泥60强、湖北前三强京兰集团,构建以水泥窑协同处置为主、安全填埋为辅的固体废物处理模式。支持全国同行第三位、中南地区最大的钡盐生产和出口基地楚天钡盐公司,配套建设了标准化钡渣暂存场、事故应急池、各工序粉尘布袋除尘器、无组织硫化氢回收处理装置、麻石水膜脱硫除尘器、各废水回收池及装置等环保设施。京兰水泥、楚天钡盐、雄韬电源等技改企业每年贡献税收3亿多元,成为节能减排、循环发展的领跑者。

创新方式,培植有机农业动能。充分利用农业秸秆发展食用菌和有机肥生产产业,建立秸秆区域收储、集中转运、规模利用新模式,多措并举推进秸秆燃料化、基料化、肥料化、饲料化“四化”利用。大力开展规模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和污染减排工程,建立畜禽规模化养殖废物综合利用中心25家,改造提升规模畜禽养殖企业350家,支持250家分散饲养场向山区集约养殖场转移。

优化服务,撑起绿色产业林荫。笃定“绿色京山”和“智造京山”目标,对于招商引资项目服务,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在项目审查中,将高能耗、高污染的20多个招商引资项目全部拒之门外。同时对符合国家政策方向和京山主导产业发展实际的软通动力、厦门视贝、雷一重工、日本电装、韩国和承、闽中食品等30多家装备智造和食用菌加工领军企业,实行“24小时全天候”“一站式”“全流程”服务,优先保障项目环评早通过、开工早进行。目前,京山县3平方公里智造小镇已初具规模,湖北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京山争创全国县级智能制造示范区。

共治共建不寻常,生态文明满园春。由于严把环保关,念好发展经,京山县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达到63.47,县域经济连续13年保持入列湖北20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普遍增强。
   (作者系京山县委书记)